六轮驱动引领 努力拓宽脱贫增收渠道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在开展脱贫攻坚中,海北州达玉部落坚持以救助式、帮扶式、激励式、引导式扶贫方式为抓手,以金融扶贫定向包户长效帮扶为主,不断依托公司产业优势、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探索和创新建立了带动脱贫的六轮驱动模式。

一、直接参与经营模式。针对村级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经验、怕风险、无门路的问题,达玉部落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开发模式,以辐射带动和直接带动方式,与5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纳入公司产业链,使其平均增收2万元,帮助提升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和贫困户的带动能力。合作社以产品代销、招收贫困户服务人员等多渠道解决贫困户就业13人、人均增收2400元,产业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户均增收3000元。同时,在公司经营中,采取贫困户直接参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方式,使45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经营旅游服务驿站,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3户贫困户通过直接参与马文化产业园相关项目,实现户均增收2100元;为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价值5000元的旅游景区食品区、工艺品区及藏饰品区摊位,依托景区摊位户均实现增收12000元。

二、用人用工帮就业模式。为了便于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70个,其中,达玉餐饮中心解决就业40人,人均月收入为2300元;自行车馆解决就业3人,人均月收入为2650元;客房服务员12人,人均月收入2400元;景区15人,人均月收入2300元。并进行长期和短期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至两项技能,将有发展潜力人员培养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力争做到促进稳定就业一人、实现脱贫致富一家的目的。

三、订单销售旅游产品增后劲模式。针对贫困户旅游产品和农畜产品销售难、增收难的问题,依托公司电商平台,积极搭建贫困户与消费者的供需链接,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方式,对15户贫困户加工的青稞炒面、风干牛羊肉等农畜产品和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等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订单销售,畅通了群众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帮助2户贫困户销售了2000元的青稞炒面,户均实现增收1000元;帮助10户贫困户销售了7.5万元的风干牛羊肉、酸奶、牛奶、曲拉、酥油等特色畜产品,户均实现增收2500元;帮助3户贫困户销售了8400元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户均实现增收2600元。

四、直接参与分红添收入模式。在对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方面,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产业扶贫项目增加资产性收益分红方式,与30092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订户均分红1000元的折股量化分红协议,帮助贫困户分红增收。

五、扶持大学生创业拓门路模式。为了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更好的上好学,设立并发放精准扶贫·圆梦大学助学金27000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1人。同时,为了帮助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实现创业致富梦想,从2017年起设立大学生创意扶贫基金,通过大学生向公司申报创业项目计划书、公司核实评定后、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30%资金扶持的方式,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鼓励支持。

六、救助式扶贫模式。针对无劳力残疾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脱贫套餐,以每年补贴400元的医疗费用或购置一副400元的辅助器具二选一的方式,对20户无劳力残疾户进行了灵活补助。并对30户贫困户家庭中的3565岁以上的老人,以每人每年15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帮助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州扶贫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