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创新”推动祁连生态有机畜牧业向好发展
祁连县利用生态畜牧业优势,按股份制规范重组默勒镇多隆村和老日根村、峨堡镇黄草沟村、野牛沟乡大浪村、达玉村,阿柔乡青阳沟村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先行先试,以三个“创新方式”,推动生态有机畜牧业向好发展。
祁连县新组建的6家试点合作社共划定基本草原51万亩,重要放牧草地20.4万亩,人工草地2万亩,有机牧场3.6万亩。坚持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力度。并不断完善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提高草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有序实现草原休养生息。祁连县结合生态补奖,禁牧2万亩,草畜平衡20.4万亩,建植优质饲草料基地3万亩。加大草原生态环境治理,防控鼠害23万亩。结合核心群选育,淘汰杂种杂色羊4218只,出栏幼畜16439头只。推进有机牧场建设,建成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6处。实施科技创新,集成主推牲畜高效养殖、退化草地治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建成牲畜高效养殖群22群6500头只,治理退化草地3万亩。按照建设生态畜牧业建设和牧游业发展需求,发展牧家乐4家,建成草原驿站3处,输转劳动力428人,稳定就业179人。根据地域气候特点和牧草生长规律,积极探索“春季休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天然草地全年放牧新模式,在“暖季放牧+冷季补饲”两阶段放牧方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按照牛羊按群专群饲养、草场按类划区轮牧的要求,优化畜群结构,以试点合作社为载体,将草场划分为母畜草场、种畜草场、幼畜草场,实现按草配畜的目的。
为提高草场利用率和增加鲜草产量,在水热条件较好的高草区及轻度退化草场进行补播、施肥、灌溉等人工干预增草技术,实现了牧草在生长成熟经刈割后,留茬牧草还可采食的目的。采取“封、围、育、种、管”等综合措施,逐步将治理好的部分“黑土滩”变成了天然优良草场和草原原生植物种子制种基地。各个合作社采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方式成立合作社规范化运行管理机构,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监事会、评估委员会。建立章程、完善制度,制订运行实施档案,通过股民大会聘用放牧员,对分群牲畜和整合草场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入股牲畜、草原载畜量等因素与条件进行统一规划、划区轮牧。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