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海北州实施科教兴州人才强州战略,把教育事业作为提高民族综合素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通过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州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10年以来,我州共投资11.8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60余万平方米,将全州193所中小学调减为40所,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小学校舍总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生均15.1平方米。全州高中校均规模2148名,初中校均规模1624名,小学校均规模818名。初步构建了高中高度集中、初中相对集中、小学适度集中、教育资源均衡利用、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校校通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普遍应用,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达到15.49台,初中18.92台,高中22.04台;小学教学仪器生均资产值930.81元,初中1395.23元,高中1364.68元;小学生均图书达到29.56册,初中29.43册,高中44.05册,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坚持政策优先和经费保障,促进了民族教育发展。全州设立总计1000余万元的11项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按每生每年500元的标准提高小学和初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生均分别达到2000元和2200元。每年对普通高中寄宿生生均补助生活费1000元。从2016年开始,我州全面实施了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保育费、学杂费和教材费全部免除,统一由国家通过提高公用经费补助的办法承担。

三、积极落实教育政策,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施两期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落实保障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得到基本普及,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9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政府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最大限度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率,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0.4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9.93%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完善课程结构,加强高中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素质培养,促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需求,全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3.59%。职业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在狠抓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加强异地联合办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扩大了办学规模,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不断提升。2012年,设立1000万元的教师专项培训资金,建立省、州、县级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包括双语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培训,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我州民族教育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开辟人才培养新渠道。充分借鉴省外异地办班的成功经验,依托对口支援工作,借助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先后在北京、重庆、山东、南京等地开设12个异地高中班,每年有200余名初中毕业生升入异地高中学习,目前异地高中班学生达到476人。与山东农业大学达成定向招生协议,每年从我州三所高中学校定向招培40名本科生,开辟了我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新渠道。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口援建工作,我州22所小学和幼儿园与山东省22所小学、幼儿园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通过互派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挂职交流。

(州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