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多措并举狠抓地震灾后恢复工作
自门源县1.21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门源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确保今年完成灾后恢复工作,不能让群众带着‘险情’、带着‘裂缝’过冬”的要求,充分借鉴玉树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攻坚克难,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动恢复建设工作。一是细化工作责任。按照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建设标准、资金使用及责任分工和建设时限。结合《门源县地震灾后恢复实施方案》和全县城乡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不同程度受损情况,制定了《门源县地震灾后农牧区住房恢复建设实施方案》、《门源县地震灾后农牧区住房维修加固处理方案》、《门源县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和公共建筑恢复建设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与各乡镇恢复建设户签订了《门源县地震灾后农牧区住房恢复建设告知书》,使恢复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快速推进。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坚持阳光建设、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对灾后恢复建投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坚持专款专用,设立地震灾后资金专户,建立资金使用明细台账,张榜公布,公开透明。制定印发了《关于门源县地震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投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投资金审批程序及相关要求,确保发挥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投资金的最大投资效益。三是创新推进机制。在恢复建设方式上,按照《海北州农牧区暨门源县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参照图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组织召开地震灾后恢复工作会议和现场交流会议,对各乡镇、各施工单位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就恢复标准及要求等相关内容进行统一培训,建立了相互观摩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四是强化宣传造势。在城镇住房恢复建设中,加大灾后重建项目的宣传力度,积极听取住户的意见建议,对住户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召开现场会议与住户进行探讨,积极采纳住户好的意见建议。在农牧区住房恢复建设中,各乡镇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门源县“1.21”地震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设建房质量技术要求、室内户型优化等相关政策,对12个乡镇的建房户、建筑工匠及乡镇建设管理员等相关人员举办门源县“1.21”地震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设培训会,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让地震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设工作家喻户晓,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自觉参加地震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建设工作。五是狠抓工程质量。切实把工程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安全,坚持全面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在灾后恢复建设工作中,积极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和检查;根据恢复建设工作项目分布及分类情况,分片区、定专人进行跟踪检查,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及时跟踪灾后恢复建设工作进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督出检查,督促检查恢复建设进度及质量,确保恢复建设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六是优化住房性能。在农牧区住房恢复建设,结合本次恢复建设,大力推进农牧区住房改厨、改厕、外墙保温措施等工作,参照《海北州农牧区暨门源地震灾后重建住房建设参照图集》设置在室内户型中,原则上要求采取外墙保温措施。同时重建和维修加固住房风貌与整村风貌保持一致。在城镇居民住房恢复建设中,在加固维修的基础上,遵循“简约、美观、适用、耐久”的原则,通过对老旧危楼外立面的改造,使老旧楼房“旧貌换新颜”,且注重粉刷色彩与周边建筑物色彩相协调,与城镇风貌相融合。
(门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