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储万家扶贫惠民生
祁连县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在“三联四做”干部下乡活动中,围绕加强党建、产业培育、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体系、优化环境、改善民风等工作内容,结合祁连农牧区实际,帮助村两委制定完善发展规划,以推动科学发展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鼓励农牧民群众瞅准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机,广开增收渠道,壮大乡村经济,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扶贫帮困真正实现了真帮扶,真脱贫,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祁连县9名“第一书记”和64名扶贫工作队员在“三联四做”干部下乡活动全面铺开之际,第一时间奔赴各村,践行“政策宣传员”职责,与村“两委”干部群众一起,深入村社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扶贫惠农政策,帮助建卡贫困户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紧盯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配合乡镇党委、政府走村入户再宣传、再调查,根据“八个一批”精准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帮助村“两委”和贫困户找准“靶子”、定明责任,避免“花架子”找到“金点子”。在支部主导推动下,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行为、提升水平,健全便民服务体系,设立便民服务点,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八宝镇黄藏寺村“第一书记”陈波是青海省储备物资管理局下派祁连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黄藏寺村也是省定贫困村。陈波进村入户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几乎放弃了双休日,每天奔波于镇村两地,在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协调相关相关部门给村里要项目、帮助剩余劳力找门路、给村民代办事,和驻村工作队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村委会一起制定旅游、教育、科技、医疗服务和劳务派遣等项脱贫方案,帮助村民马宝林,让出生仅四个月且患有先天性双侧唇裂症的孙女与青海省二医院医疗专家协商制定救治方案,并免除了部分医疗费用。
央隆乡托勒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生贵,利用驻村期间离群众距离近、能说“贴心”话,把扶贫惠农政策、扶贫贷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重点“靶位”详细讲解给贫困户,并把自己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宣讲团,为贫困户脱贫带来更多“良方”。扶贫干部成了“扶贫联络员”,手机成了“服务热线”,张生贵由驻村前的“管理员”变身为“服务员”。同时,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在“三联四做”活动中,把中央1号文件精神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群众增收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在“三联四做”活动中,累计走访全县45个村4102户,解决矛盾纠纷60余起,开展宣讲活动36场(次),参加群众3500人(次),新制定贫困村脱贫计划12条。
改善民生,服务大局,在“送温暖”中筑真情,在“解民忧”中聚民心,在“强结合”中促发展。“三联四做”下乡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行走乡间,感悟乡里情怀,感受到的不仅是各族群众渴望发展、向往和谐、期盼美好生活的夙愿和追求,这些朴素的愿望,凝聚了祁连各族儿女建设美丽祁连、幸福祁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信心与决心。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