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海北 | 海晏筑牢湟水河源头生态安全屏障
雄伟的雪山,辽阔的草原,奔腾的河流……广袤的金银滩大地无处不张扬着如诗如歌的生态文明色彩。净水、增绿、护蓝,渐逝的光阴见证着海晏儿女正竭力将生活绘成幸福的自然本色。

海晏地处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区,是我省重要河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是省会西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近年来,海晏县立足特殊的生态环境县情,有效将环境保护、造林绿化、水资源保护、草地治理作为建设“绿色海晏”的重要举措统一起来。

该县以全州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州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到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封山育林39.85万亩,人工造林1.89万亩,公益林造林0.1万亩,人工辅助育草0.73万亩,湿地保护4.25万亩,义务植树92.5万株,休牧围栏64万亩,防沙治沙造林2600亩,补植补栽5500亩。森林总面积达到79.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72%,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祁连山“山水林田湖”项目为契机,以甘子河流域为核心,以入湖段为生态引廊向两边辐射,在治理过程中突出重点,加大废弃料坑及废弃矿整治力度,推进水源地保护、生活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农村企业污染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出发点进行统筹兼顾,统筹青海湖流域湖滨湿地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工程项目,做好河道治理、退化草地的修复并积极争取沙土治理项目。突出防沙治沙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年内实施完成投资280万元的《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和《公益林造林项目》,做好克土沙漠公园的后续开发建设,防沙治沙及青海湖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能够做到统筹发展。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着力打造“一乡一镇”“一水一湖”生产力布局。以金滩乡为核心,南北两山绿化为主体,依托投资700万元湟水河流域金滩段公益林造林项目,利用乡村农田和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打造金滩乡生态田园小镇及花海创意为主的观光农业综合体。进一步夯实标准化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在国道315线两侧打造花海创意为主的观光农业综合体,充分利用该区域现有的农田林网资源,进一步拓展休闲空间,增置中藏药种植区、高原花卉观光区等,展示高原特有花卉,并成为高原花卉繁育科研基地。
通过南北两山绿化,与规划的西海生态公园进行串联,共同构成海晏的山水格局骨架。着力打造西海生态公园。围绕新型化城镇建设,以三角城镇至西海镇十公里链接段、东大滩水库四周、湟水河沿岸重点打造西海生态湿地公园,绿化廊道,山体景观绿化示范区、村庄增添美化示范区等,实现山上植被繁茂、山中林草葱郁、绿荫环绕的目标。着力打造两镇绿化及美丽乡村建设。以三角城镇打造特色生态小镇为核心,按照打造精品点、做好景观线、提升基础面的绿化工作思路,实现绿化精品工程。以广场、221小区绿化为重点,围绕西海红都、达玉民俗村、马背营互动、东大滩水上乐园,打造红色旅游绿色文化线路,建设样板工程,以绿化、美化、彩化和打造精品景观为重点,建设幸福海晏为目标。投资716万元,推进三角城镇西海镇东出口道路景观项目,在原有绿化元素的基础上,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计划。该县按照突出园林造景精品主题、从“抓点”入手,为街头景观营造画龙点睛的效果。坚持专业绿化和社会绿化并举、以王洛宾新扩建广场、221小区、湟水源应急广场,新民路、西海大道、迎宾路、315国道等广场及主干道为主线的绿化原则,通过改造提升重要节点绿化,建设一批绿化精品景观。


多措并举,该县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愿这方“净土”孕育出的清澈湟水河滋润造福万千海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