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建引领 抓实生态环保 祁连奋力绘就抓党建促生态环保锦绣画卷
祁连县以“党建+生态”为理念,突破就党建抓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生态环保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因势利导基层党建与生态环保的有机融合,进一步筑牢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常态。
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通过上下联合、横向联合、纵横结合等形式,将生态环保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中。建立各级党组织书记抓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制,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并加大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指标权重,实行环境事件“一票否决”制,力促各级党组织书记把党建抓生态环保抓在手、扛在肩,推动形成全域环境整治的合力,促进全域环境整治成效提升。紧盯草原山岭、旅游景区、河流沟渠、村庄农田、农牧设施、县乡道路、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推行“一线工作法”,成立由党委(党组)书记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支部党员为成员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组,采取分片、联户、包干的形式,从党委(党组)、支部、党员、群众四个层面压实责任,强化分类指导,坚持带头整改,带头监督,带头落实,着力抓重破难,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动、干群发力的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动”生态环境“齐保共治”新局面。积极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把党建资源转为经济资源,把党建优势转为发展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在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219个,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链党组织为骨干的“一核多元”“党支部+”发展体系,探索出基层党建与生态文明同频共振新机制。
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扎实做好党员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坚持把生态环境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支部统一党日”活动重点学习内容,全县各党支部陆续开展“环境大整治、党员冲在前”主题活动,通过支部书记“领学”,党员“受教”的方式,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王国生书记、王建军省长在全省调研生态保护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一系列生态保护理念。积极组织广大党员践行环境保护工作先行者责任,打好“行动到位、宣传到位”组合拳,采取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宣讲国家保护生态环境有关政策、讲解生态文明知识等方式,广泛开展“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精心呵护祁连绿水青山”倡议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对生态环保工作极端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成立生态环保先锋队25支,将72名党员生态管护员转化为网格管理员,设立188个无职“生态环保示范岗,制作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口袋书”500余册,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宣传80余场次,借助网络平台推送生态环保动态信息350余条,捡拾垃圾100多吨,签订责任书400余份。由阿柔乡牧民党员自发注册成立黑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协会,会员普及阿柔、峨堡、默勒、央隆、野牛沟5个乡镇,包括牧民、党员、团员、民兵、村“两委”成员等,达到450人,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正在形成。22家工商联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共建美丽祁连、幸福祁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并取得预期效果,实现物质财富与社会责任双提升。
突出成效,强化责任,严实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晋位达标。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开展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工作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管”的生态环保工作制,围绕生态经济、生态设施、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等问题议定承诺事项,建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抓落实、党员干部全体参与的责任体系。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共开展生态环保督导工作800余次,建立问题清单11个,整改台账50余本,发现共性问题16个,个性问题52个,已完成整改65个,整改率达95.58%。同时,把生态环保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乡镇党委自发组织乡镇党员干部、“村两委”和志愿群众1200余人次,在公路沿线、旅游环线、乡政府驻地周边、牧民集中居住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200余次,对各乡镇个体户实行“门前三包制”,与牧民群众签订环境卫生协议书8000余份,进一步巩固生态环保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