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强化兽医队伍建设 助推畜牧业长足发展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0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2017年来,门源县围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构筑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紧扣畜牧业经济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优良畜种改良繁育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畜牧兽医“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升了兽医业务技术水平,打造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畜牧兽医队伍,为畜牧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注重学习,促进专业技术提升。以“派出去、请进来、面对面、手把手”的思路,积极开展选派干部积极参加省州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高校及科研单位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班,聘请省州专家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结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际间技术交流等培训活动,编发《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实用技术学习资料》、《畜禽标准化养殖实用技术》、《牛羊高效养殖技术》等学习资料,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2017年,举办岗位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324人次;参加省州岗位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89人次;农牧民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430人次,印发技术培训手册2000余本;取得兽医师资格证书107人。近日,组织全县16个畜牧兽医站85名兽医进行了“畜牧兽医岗位练兵活动理论考试”,不断提高了基层兽医、村级防疫员的理论水平。

二是注重实践,实现技术能力转化。以科技推广促发展、行业服务保发展为重点,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组建牛、羊、饲草产业发展微信群,加强与省级首席畜牧专家的交流联系,结合畜牧业生产实际,聚焦品种改良、畜群优化、种羊繁殖、疫情预防、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帮助养殖场破解技术难题、解决技术瓶颈。同时,把畜种改良作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来抓,以良种培育、示范推广、科技培训、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科技示范户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西门塔尔肉牛、陶赛特肉羊等改良和经济杂交。2017年,完成肉(奶)牛冷配10892头,陶赛特肉羊经济杂交改良1760只,荣获青海省牛改大县一等奖。

三是注重服务,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春秋季动物疫病防治、接羔育幼等工作,结合疫情排查,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指导农牧民做好消毒、疫病防治、适时补饲等工作,确保仔畜成活率。2017年,完成畜疫防治430.0681万头只(次)、屠宰检疫1.93万头只,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持证率和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回收处置兽医医疗废弃物27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