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1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今年来,门源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深化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稳定和谐家园建设。提出了“四个结合、升级七大体系”的思路,持续在深化社会治理,巩固提升平安建设成果,打造“平安门源”升级版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平安门源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和工作举措,持续开展了“平安细胞”创建活动。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源头排查、领导包案、分流交办、分级化解、引导诉讼、督查督办等机制。落实矛盾纠纷登记备案、分析研判、等级预警、挂牌督办等措施,对重大决策实行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重大矛盾纠纷的发生。截至目前,共排查出矛盾纠纷74起,调处成功72起,调处成功率达97.3 %。三是广泛开展毗邻各县、乡镇、村社和群众之间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联系交流联谊活动,建立了相互之间协作联防、互通情况、信息共享的边界维稳长效工作机制。四是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稳步推进,村和社区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

深化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共倡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始终将民族团结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十个一”宣传载体作用,结合“七五”普法、法律“八进”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十进”宣传活动,一是实施干部示范带头、农牧民强基、宗教人员引导、青少年筑基“四项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了全县各级党组织学习的重要内容,印制发放《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干部习题集》《民族团结进步暨民族宗教知识学习教育应知应会手册》等。二是发挥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成风化人”的载体作用,已建成各类道德讲堂90余个,举办各类讲堂活动80余场次,形成了以讲堂正风气、传美德、聚合力的氛围。三是注重文化的宣传引领。在全县通过组织迎新年环城长跑赛、秧歌社火汇演、元宵花灯展、“四下乡”“两讲三促”、全民阅读等系列文化活动,向全县各族群众送去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四是建立了周末广场文化宣传、公民道德宣传月、民族团结宣传月、传统节日宣传和广告标语、文化墙、电视、新媒体、各类电子屏等分层分类、全时空、经常化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深化“十进”活动,民族团结思想植根各行各业。以加强分层分类宣传,提高维护民族团结自觉性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进家庭”凝聚家庭力量,推崇民风淳朴向善。注重发挥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注重宣传引导,通过深入开展“五星级文明户”“美丽小庭院”“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化家庭美德、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等宣传教育,让先进家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乡村”注重富村稳乡,励精图治改善民生。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治理,以建设“美德乡村”为目标,开展了“邻里友爱、守望相助、增收致富”活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发展现代农牧业,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改善民生,不断改善群众住房、饮水、用电、出行、医疗等生产生活条件。“进社区”树立社会新风,促进交流交融交往。全县各社区秉承“小组织,大服务”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委、民政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完善社区治安联防制度,设立了7个社区“民族之家”,城镇少数民族服务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进机关”推进作风转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制定完善了机关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开展“效能机关、服务机关、和谐机关”,全县各机关单位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机关民族团结创建达标巩固率97.4%。“进学校”注重从小培育,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七进课堂”活动,利用学校党团组织、党团员等的作用,在广大师生中扎实开展了“九个一”系列活动,加大民族传统教育,全面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全县16所学校创建达标巩固率100%。“进寺院”加强依法管理,促进宗教和顺有序。通过召开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强化对宗教职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了宗教教职人员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管理宗教寺院、维护团结稳定的能力,全县团结开寺成果和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宗教寺院创建达标巩固率为100%。“进企业”理顺企地关系,发展壮大非公经济。今年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吸纳剩余劳动力在企业从事季节性务工等方式,促进了非公企业助力全县经济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企业基层组织,争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严控产品质量。“进军营”发挥军队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六联建”为抓手,全县驻地军警部队经常性深入寺院、村庄、学校和社区,开展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国防教育等宣传宣讲活动,并通过采取结对子、交朋友、办实事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双拥模范县”成果,为发展驻地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市场”净化市场环境,促进诚信规范经营。以努力打造“满意市场”品牌为目标,以12315《消法》宣传“五进”活动为载体,普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创建“进市场”。“进医院”,守护生命健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医护队伍建设、提升医护业务技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落实医疗扶贫政策、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

深化机制建设,确保民族团结创建深入持久。全县以落实“五+四”主体责任为根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会精神,不断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加大民族团结进步与各项工作融合力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一是巩固领导责任、目标考核、经费保障、共创共建、督促检查、评选表彰、县级领导蹲点调研、县级领导服务基层联系群众“1+10”等一系列制度基础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重点工作实行常委挂牌督办,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保障有力的创建工作局面得到巩固。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社会管理、平安建设、寺院管理、机关单位制度建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建联席会议等机制。三是将民族团结进步纳入了各类典型评选命名的前置条件,形成了互为条件、互促共建的工作机制。四是将民族团结写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居规民约,落实创建达标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与复验制度,各类单位创建达标巩固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