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和代养服务工作
近年来,门源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在扎实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代养服务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方式,由青海安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全县7个社区60周岁以上的1254名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助医服务、人文关怀、精神慰藉等服务,有力推进了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满足了农牧区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的心愿,又解决了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相关领导机构,整合部门资源,构建起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老年监督参与、社会全面支持”的管理机制,为养老服务工作顺利推进创造组织保证。同时,为服务机构解决办公场所,开设办公大厅,承接主体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开展前期,州县民政局联合乡镇村(社区)委会,深入农村牧区,广泛宣传居家养老和农村代养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具体服务标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同时,通过电视、新媒、报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政策宣传覆盖率达100%,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展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居家和代养调查组从城乡老人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在居家养老和农村代养服务对象确定中,严格做好服务公司初步核查、乡镇初审、第三方老年人能力评估、民政局审批“四个关键”调查程序,养老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服务,从而能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四是强化培训督导。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服务公司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获得养老培训证书,并通过网络、培训班,系统学习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老年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督促指导承接主体科学合理设计养老服务流程,服务对象现场满意度评价,服务机构内部巡查人员现场跟随评价、指导和考核,办公室管理部通过平台收取服务人员服务情况影像记录,最终由审核人员进行各个环节的审核,审核结果、绩效考核与所有服务人员的待遇挂钩,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服务体系;落实好养老服务费用申报工作,每月统计服务人次,再由第三方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公司进行二次抽查评估后,得出评估报告凭证,每季度一报账制,由民政局审签,最终拨付季度服务费用,保障了养老服务资金落到实处。
五是优化服务管理。充分利用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社会治理体系,结合门源县实际,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总抓手,将服务对象居住地址按照“网格化”划分为十个区域,服务人员分为十个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区域,“网格化”管理服务;巡查、监督、审核、资料四个推进组同时推进,构建了城乡养老上下一体、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服务体系,创建“一个服务中心”、设立“四个推进组”、“十个网点”、“百人团队”的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了以点带面,统筹管理,集中高效、覆盖到面、精准到点,精细化管理,最终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和困难老人代养服务,为城乡老年朋友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另外,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分类建立了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城乡养老服务对象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单元化管理,每月每次服务做影像记录,纸质版和电子版记录存档,保证永久存档可查询;县民政局、老年人能力评估机构、乡镇、村社紧密配合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做到了“一个老人一个档,一个老人一本帐”。
六是丰富服务内容。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到服务对象家里,对服务对象实际情况走访,并分析分类,将特殊困难老人、残疾老人、居住地偏僻等老人归类为重点服务对象,按照老人实际情况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困难老人代养服务。对于特殊困难老人生活情况进行分析,重点解决困难老人最需要的生活照料服务,例如饮水困难、购买米面不及时等问题;对残疾老人重点关注康复、基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服务;对亲属不在身边,空巢、独居的老人,进行统计归类,提供重点监护,定期为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医护服务。与州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签订老年人绿色通道救助协议,建立空巢、独居老人紧急救助机制,保证每一位老人在发生突发疾病时能及时得到紧急救助。今年上半年紧急救助服务对象16名;每月对城乡养老服务进行“月需求人次分析”,按照老年实际需求情况,优化服务内容;按照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在饮食、设备、语言、习俗等方面提供特殊管理和服务;成立了老年人文化活动团体,设立活动室,由老年人自门源组织,自门源管理,每天在活动室排列舞蹈,锻炼身体。每年组织约12次老年人文化活动比赛;承接主体每月组织服务对象,开展人文关怀活动,每逢生日,在活动室集体为孤寡老人庆贺;积极组织“春季踏青”、“安全户外野炊”、“观百里花海”等活动;鼓励支持义工、社会各界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城乡老年人排忧解难,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七是创建智慧养老平台。积极响应“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工作的趋势,以智能硬件为核心,系统模块为支撑,全面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覆盖门源县城乡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监管、监督、服务、评价、第三方评估、档案管理、层级上报审批权限、GPS卫星跟踪定位八大系统模块全方位助推养老服务工作,促进了城乡养老服务监督监管,绩效评估,极大地提升了门源县养老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