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不断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取得良好成效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30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门源县认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省州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坚持以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高效生态为导向,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支撑,大力推动智慧农牧业及特色种养业发展。

一是加强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科学技术推广为支撑,以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建成物联网中心控制室1处,在浩门镇西关村、北山乡大泉村、沙沟粱村建设监测点各1处,购置物联网设备及数据处理系统,包含无线虫情测报、视频监控(苗情和灾情)、无线气象、墒情监测、信息管理等系统,为农牧业健康发展实时提供有效的监测预警服务。并首次使用无人机开展农业植保作业,一次飞行可以喷洒除草剂1015亩,大大的提高地作业效率。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特色种养业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2018年,全县种植各类特色农作物20991亩,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72%;建立万亩有机油菜基地1个、特色蔬菜种植基地2个,门源县百里花海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目前,全县建立标准化牛改点7个,养殖荷斯坦奶牛2.84万头、西门塔尔牛2.04万头、陶赛特肉羊1300 只;建立浩门马繁育基地1处,引进浩门马63匹,存栏以浩门马为主的马匹2133匹;组建白牦牛繁育基地2处、白牦牛核心群3处,养殖白牦牛4806头;建立林麝养殖基地1个、引进林麝20只,成活率100%;马鹿养殖基地养殖马鹿100只;鲑鳟鱼培育繁殖中心1处,养殖虹鳟鱼、鲑鳟鱼等冷水鱼10万尾;土鸡养殖基地养殖土鸡2.1万羽;引进湖羊868只;藏猪生态养殖基地养殖藏香猪、白胸野猪等母猪180头,畜种改良4770头。

三是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推动农牧业科学发展。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着力培育实用技能人才,制定了《门源县2018年农牧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共培训贫困农牧民67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363人,百名科技指导员指导科技示范户500户、培训农牧民3000多人次。先后成立了门源县电子商务协会、白牦牛养殖协会、有机农牧产业协会等非盈利社会组织,有力推动了全县特色种养业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在农牧部门备案登记的专业合作社305家、家庭农牧场198家。共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0家,年设计加工农畜产品7.0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