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乌兰牧骑精神永不落幕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6日 消息来源:青海日报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说:“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他勉励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在我省,也活跃着一支支这样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他们植根生活沃土,为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也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草原艺术团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这支只有25个人的演出团队,以广阔草原为第一舞台,以广大农牧民群众为第一观众,以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为第一内容,满腔热忱地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演出文艺节目。他们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用歌声表达着对父老乡亲的浓情厚谊,用舞蹈传递着对家园故土的深情礼赞。

  青海,幅员辽阔,群众居住分散。大力发展流动文化服务,把精神文化产品送到群众家门口,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是文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形式无疑是对这一工作的最好诠释。

  不要小看它们的影响力。是他们,让辽阔、沉寂、偏远的草原、农村、矿区、油田绽放出一朵又一朵艺术之花。

  是他们,成为原生态艺术最直接的传承者,把传统文化的根苗一点点用心、用力地保存下来。

  是他们,与时俱进,让传统艺术和时代特色有效衔接,让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是他们,让一个个的个体生命焕发出动人的光彩,让歌与舞成为艺术的摇篮,成为艺术工作者的摇篮。

  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艺术、是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而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

  愿乌兰牧骑精神永不落幕。愿我省拥有越来越多的“红色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