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水管员”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消息来源:

   骑着摩托车奔波在草原上,50岁的张拉玛像个小伙子。大家调侃着说,张拉玛比县长还忙。

  “机井的水泵瘀滞了,水出不来。”“地底下水管坏了,漏水了”“水源地工程年久失修。”这些都得先找张拉玛。

水来了。

  自从2013年成为村里的水管员,张拉玛就开始忙了。边麻村,400多户,1400多农牧民安全饮水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牧区的村庄居住很分散,从县鹿场清水沟到沙龙大桥140公里沿线都是边麻村的牧民居住地。村里有三个水源地,130个机井水源,这是牧民的生命线。张拉玛每天奔波在草原上,管水不敢大意。

  “补短板,强监管”农牧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就是像张拉玛这样的水管员在承担,起着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上下协调的纽带作用。祁连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任建华说,群众对水管员的工作很满意,现在全县共45名水管员,负责56处水源地,56条管道,同时还肩负县域内河道及黑河支流等巡护任务。“现在每个月水管员工资500元,巡河员工资1000元,都纳入财政预算,挺好。”张拉玛笑着说。

走村入户操心饮水安全的水管员张拉玛。

  祁连县水利管理站站长索南端智告诉记者,在管护模式探索中,祁连县采取“打捆委托”的方式将其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委托给乡镇进行运行管护并签订工程管护协议。小型简单维修工作由各村水管员实施,水管员有收入也有积极性,强化了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自2018年起为全县21项合计价值为6700余万元受自然灾害风险较大的小型水利工程买了保险,水管员也少了“后顾之忧”,上了每人每年400元的人身意外险。这些都是祁连县水利管理的亮点。

天境祁连。

  青海省祁连县有“天境祁连”的美誉,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源头,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甘蒙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雪山、林海、峡谷、冰川是这里独特的原生态景观,行进在祁连大地,处处是美丽的画卷,恍如置身“天境”。“天境”广袤而遥远,大美风光的背后,祁连县也是国家“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在摆脱贫困、高质量发展中,我们同样也被这些基层水管员所感动。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只在乎肩上的责任。他们掌握着“水生态”的密码,管着两条生命线,一个是安全饮水,一个是河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