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推动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讲有深度有广度更有力度
自全省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开展以来,海北州各级各部门把宣讲中央1号文件精神作为助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落实党的惠农强农政策的有效载体,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推动宣讲活动有深度有广度更有力度。
统筹谋划部署,确保宣讲工作高效推进。坚持把宣讲工作作为贯彻中央和省州委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的先手棋,认真研究,周密部署,扎实推动宣讲工作走深走实。结合州情实际,州委州政府研究出台州委1号文件,制定“一讲两稳三促四保”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进度安排、工作要求,成立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和宣传报道等工作组,统筹安排推进干部下乡开展“一讲两稳三促四保”活动。建立完善“4+1+N”包联推动乡村振兴和领导干部“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采取州县包联领导带头、组建基层宣讲团、集中选派宣讲骨干等形式,分赴全州214个行政村开展宣讲工作。各地各部门精心策划,强化部署,通过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各类培训30场次、1200余人次,明确宣讲任务、压实宣讲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的角度把中央、省州委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送到农牧民群众心坎上。通过上下联动,构建形成了“州委统一安排部署、各地党委统筹推进、镇村党组织积极配合、下沉干部主动作为”的全域化立体式宣讲体系。
丰富宣讲形式,力促宣讲工作有广度。针对农村牧区不同地域不同宣讲对象特点,采取集中宣讲、主题宣讲、互动宣讲、定单宣讲等相结合的形式,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切实提高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集中”宣传突出思想引领,以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州全会、两会精神等为重点,通过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流动”课堂、农牧民夜校办班、村级大喇叭等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实现集中宣讲全覆盖无死角,切实把中央和省州关于稳增长、稳就业、促生产、促振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一线、送到群众心坎里。“主题”宣讲突出政策解读,与乡村振兴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等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把与农牧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送到田间地头、草原深处、群众家中,既为群众讲明讲清党的好政策,也及时将党和政府关怀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互动”宣讲突出寓教于乐,不断盘“活”各类资源,扩大宣讲阵地,在传统理论宣讲的基础上鼓励群众主动交流,以交互式宣讲为农牧区群众讲清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医疗健康等知识,通过开展现场答题活动、普法咨询活动、义诊志愿服务等,变传统灌输式教育为互动式、现场式体验,让群众听得轻松。期间,互动宣讲惠及各族群众近万人次。“定单”宣讲突出满足需求,引导农牧民群众围绕乡村旅游、高效种养技术、牛羊保种扩繁、农牧区疫情防控等内容按需“点单”,由各行各业的“土专家”接单,增强宣讲针对性,实现要讲的内容、会讲的专长与想听的需求有机统一,让群众听有所悟、听有所获。目前,已开展“接单式”宣讲26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5000余人次。
创新宣讲载体,力促宣讲工作有深度。采取线上线下齐发力,文艺理论齐上阵,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及时向群众送去政策春风。线下注重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发挥“铁骑”“马背”“党员先锋”“巾帼”“青年”等宣讲工作队作用,把“政策话”“文件话”变成“家常话”“大白话”,用拉家常、艺术演绎等接地气、有新意、攒人气的形式开展“零距离”宣讲,面对面答疑释惑,真正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传达到农家牧户、山间牧场。门源县在微信公众号广发“英雄帖”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中;祁连县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编排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柔逗曲歌词中寓教于乐;刚察县创作通俗易懂的藏语歌曲用民族语言宣传政策法规;海晏县开展我为群众算笔幸福账专项活动为群众算清“民生账”、算好“产业账”、算明“未来账”。期间,开展各级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宣讲实现全覆盖。线上注重宣传媒体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海北新媒”“今日藏乡”微信公众号等“两微一端”新媒体主阵地作用,用活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微信群等搭建线上学习“指尖课堂”,以“屏对屏”“点对点”等方式使群众随时随地实现网上学习交流,精准推送政策解读,既让理论宣讲的形式更加灵活,也让宣讲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期间,通过“云端”宣讲,为群众解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等300余次,推送各类宣传信息600余条,累计参与超过7000余人次。
解难题促发展,力促宣讲工作有力度。坚持把宣讲活动作为解难事办实事的实践课堂,在做好政策宣讲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乡村治理、矛盾纠纷、民生保障、环境整治等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目前,各级宣讲组开展义诊进村、法律援助、传染病防治等便民服务活动50余场,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落实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700余万元、惠及群众2万余人,解决办理群众急难事200余件。聚焦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充分依托“助企暖企春风行动”,统筹做好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工作,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最大限度培训满足企业岗位用人需求,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就业能力。期间,举办刺绣工艺品、牦牛藏羊高效养殖、石刻石雕技能等各类培训8期500余人次,全州一季度可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余人次。聚焦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调研、支农帮扶等活动,了解掌握农牧区新动态、农牧民新需求,全力抓好当前牛羊出栏、接羔育幼工作,协调解决春耕备播生产、种子化肥等农资问题,帮助村“两委”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活动开展以来,各宣讲组与村“两委”班子召开座谈会230余场(次),提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组织建设等各方面意见建议500余条,协助调运各类良种1987.3吨,有机肥1.2万吨,指导合作社、农机大户检修各类农机具1400余台。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