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治”入微守碧水,“幸福河湖”展新卷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3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河湖面貌明显改观,打通河湖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建设人民满意幸福河湖,成为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刚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守水生态安全红线,持续强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河湖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努力让每个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一、河湖概况

刚察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系特点十分突出,地理位置也很特殊,即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南麓和青海湖北岸生态功能区的“双重叠加”区,也为青海湖提供82%的入湖径流量,境内有青海湖周边近50%的湿地,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环湖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地位举足轻重。全县大小河流共60条,其中省管河道2条(布哈河,大通河),县管河道58条,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0.54亿m³,年径流总量12.45亿m³。

二、主要做法

建机制、强投入,管护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切实增强河湖长履职能力。进一步强化我县河湖长制工作,全县共落实河湖长58名,其中:县级河湖长9名、乡镇级河湖长17名、村级河长32名,设置村级河湖管护员71名。在网上及时公布河湖长名录,建立起河湖全覆盖的河长湖长组织体系。认真履行河湖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压紧压实“三长一员”治河(湖)工作责任,坚定守好全县“六河一湖”,重点河流断面水质优于Ⅱ类水质达标100%,河湖保护管理全面见效。二是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联合海晏、祁连、天峻、共和四县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合力开展跨界河流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现河湖监管联防联动,共同构筑流域良好水生态环境。并加大农牧区宣传教育,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全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三是做实做细河湖长制年度考核。组织开展县对乡总河湖长、责任河湖长、成员各单位的考核,共考核5个乡镇、16家成员单位,乡级河湖长17名,均纳入了考核范围。并评选表彰“最美河湖卫士”10名,激励广大河湖管护员积极投身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

河湖长制村级管护员岗前培训

(二)抓统筹、强治理,河湖生态进一步改善。一是深推河湖“四乱”长治。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河道管理范围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对全域重点河段、敏感水域,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整治河湖“四乱”问题连续3年整改销号清零;各乡镇是河湖管理保护的主力军,共发动村级河长、管护员、农牧民群众4128余人次,出动各类清运车辆205辆,累计清理河道垃圾358吨,有效改善全县河湖生态环境,有序推进河湖“四乱”问题整治,提升河湖治理保护水平。同时,扎实推进黄河2号令督查整改落实工作,已整改完成7项,正在整改3项(伊克乌兰乡、吉尔孟乡城镇排水设施完善工程计划10月底2023完工,哈尔盖镇垃圾填埋场提升改造项目和热水产业园区垃圾填埋场项目计划2023年6月完工)。二是协同推进水岸共治。大力实施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全县禁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爱国卫生等专项行动,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以及农药化肥减量化治理,推进“无废刚察”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投资4250万元实施《乌哈阿兰曲(泉吉河)那卡地区治理工程(二期工程)》,项目治理河道11.64km,修建护岸19.298km,过羊通道9个。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生态鱼道建设、沙柳河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等4项水土保持与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7.3㎞²,落实了封禁、治沙造林、拉设网围栏等保护措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进一步加强。同时,超额完成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4.5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70.4%;环湖北岸及河道沿线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湿地面积达到460万亩,青海湖流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村级河湖管护员清理整治河道垃圾

沙柳河河道治理效果

修建湟鱼洄游通道

(三)抓规划、严监管,治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一是扎实开展河湖划界工作。筹措资金1247万元(省级配套747万元,县级自筹500万元),完成60条河流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完成实地埋桩验收工作。系统编制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修编《一河一策》、滚动更新《一河一档》等基础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切实做到无规划、不审批,压紧压实河道采砂管理 “四个责任人”,全力落实河道采砂规划审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日常执法监管等重点任务。二是落实河湖管护报酬。我县在全省率先设立了河湖管护员,有效推进了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出台了《刚察县村级河湖管护员(村级水管员)增资方案》(刚政办〔2020〕115号),共落实河湖管护员(村级水管员)71名,补助每人每月300元,全年工资补助10.64万元,既落实了保障,也规范了河湖管护工作。三是拓展河湖管理保护新效能。统筹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污染全过程监管、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土保持监管、涉河建设项目审批、河道采砂许可等各项工作,打造水文化主题公园1处,建设节水宣传长廊1处,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推动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贡献力量。并依托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创建成果巩固工作,强化水域岸线的利用保护和监管,集中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积极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沙柳河水文化公园

三、成效及经验

刚察县河湖长制工作在2020年荣获全国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9至2020连续两年荣获省级水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2022年在州级水利工作年度考核中荣获优秀单位称号。

刚察县破解了河道治理管护资金保障难题,河湖长效机制运转起来,统筹优势、协调优势、融资优势、整合优势立马见效,为河湖综合治理和管护提供了有力保障。统筹了部门职能,充分整合和发挥部门的行业职能作用,整合河道治理、农业高效节水、截污治污、美丽村乡建设等项目,实现了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水下岸上相统一,短期治理与长期管护相结合的河道综合环境治理管护体系,扭转了单一目标治河的观念。

在河湖长效机制作用下,通过部门联动,河道得到工程性的拓宽、贯通、绿化,以截污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村庄整治(美丽乡村)、拆除违章建筑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使河道重新恢复生命,为水生态环境修复打下良好基础。在全省率先推行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合力开展跨界河流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现河湖监管联防联动,共同构筑流域良好水生态环境。并加大农牧区宣传教育,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全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紧盯水质达标攻坚,加强国控省考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治,积极推进乡镇、村级饮用水水质监测保障工作,县境内主要入湖河流断面水质持续保持或优于Ⅱ类以上比例为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的比例为100%;全县境内无黑臭水体,无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