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自部省共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启动以来,海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以打造省内“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为抓手,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一、高位强推动,谋划建设引领区。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243”发展布局,提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战略目标,成立州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以“185”工作思路推进输出地引领区建设的州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指挥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牵头、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打造输出地引领区的“四梁八柱”。先后出台《海北州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行动方案》《财政支持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海北州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2023年落实农牧产业发展和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107项7.38亿元。今年8月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厅州共建合作协议,携手协力共同推动引领区建设。
二、稳量建基地,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整治“非粮化”2.41万亩,先后建成粮油良繁基地22.6万亩,创建“万千百十”良繁基地 15个。建有千(万)头只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67个。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 85.78 万亩,同比增长3.65%。州县筹措财政资金及居民光伏补贴资金共1500万元,实施牲畜出栏奖励补贴,有效提高养殖户出栏补栏积极性,截至目前,行业部门统计出栏牛羊179.69万头只,超出年度任务(150 万头只)7.7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州实现农牧业产值29.61亿元,增长 4.1%,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 20.06亿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0元,增长7.6%。
三、提质增效益,推动农牧产业绿色发展。不断健全农牧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夯实绿色有机农牧产业发展基础。全州认证注册“三品一标”农畜产品达113个,同比增长11%,实现主导产品品牌注册全覆盖,“祁连藏羊”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品牌,“刚察藏羊”列入全国“一县一特色”中国品牌目录。全州1769.63万亩天然草原和135.33万头只藏羊牦牛再次通过有机监测认证,刚察有序开展552.6万亩草场63.3万头只藏羊牦牛有机认证工作,有机草场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86.3万亩,率先在全省开展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试点,投资3500万元的海北州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项目正在建设中。农田残膜回收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均达到90%以上。海北州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通过“双认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四、融合建园区,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2022-2023年成功创建门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祁连国家级藏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刚察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海晏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祁连扎麻什、海晏金滩产业强镇,《海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产业园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逐步构建了“5+8+N”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海北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引进3家企业入驻园区,成为全省重要藏羊、牦牛良种输出基地,并积极实践骆驼、梅花鹿、林麝等10余种特色养殖,创出一条牧旅融合、游牧研学之路。发展壮大门源县食用菌产业,16家农牧合作社栽培袋料菌棒220.5万棒,实现综合产值1.9亿元。全州认定州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22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示范社53家,培育家庭牧场407家。
五、创新驱发展,努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成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4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个。依托海北国家肉牛牦牛、大麦青稞、燕麦荞麦、绒毛羔羊、牧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势,组建专家团队,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祁连山型藏羊牦牛遗传资源评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多胎型藏羊选育组建核心群3个、扩繁群6个,种群规模达到3800多只。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个,藏羊牦牛种畜场9个,扶持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20家,四级“育繁推”一体化高原种业体系逐步建成。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犊”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示范推广。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取得各类专利150项,转化农牧科技成果16项。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六、补链转方式,全力推动生态畜牧业“九个一”工程。聚焦优势产业,坚持有链强链、缺链补链短链延链,出台“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按照“一年建基初运行、两年改造全提升、三年达标全投产”思路,统筹整合各类资金 3.16 亿元,建设24个项目,每县建成高标准饲草料生产、活畜交易、牲畜屠宰、冷链物流、有机肥加工、青稞油菜加工、农牧良种繁育基地、牛羊皮毛绒骨精深加工、藏羊牦牛万千工程等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截至目前,均100%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鼓励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加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功能性食品研发利用力度,着力推进藏羊、牦牛、青稞、油菜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海北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藏羊牦牛、青稞油菜供种基地。
七、扩输拓市场,拓宽农畜产品输出渠道。全力打造和发布“祁连山下好牧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10家企业 112 个产品入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优品库”,成功举办优良畜种展示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评比和门源县“马路供销”活动,实现土特产品销售收入400多万元。海北名优馆、“优品远航”分拨中心及海北会客厅永久入驻山东临沂市和青岛市,组织20余家企业赴济南市参加海北州招商引资暨优势特色产品推介会,签约贸易采购类项目11个1.19亿元。组织40家企业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实现网络销售额1.27亿元。建成县级“统仓共配”仓储物流分拨中心4个,“三通一达”、邮政等寄递企业入驻率达84%以上,建立乡镇物流中转站32个,村级站点152个。大力开展消费帮扶工作,有效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持续推动农畜产品“进食堂、进超市、进综合服务体、进央企、进援建地区”等“五进”活动,全州完成消费帮扶销售额2.94亿元。青海夏华、海晏库库诺尔、祁连亿达等企业在省内外设立直销门店30多家,仓储物流体系不断完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审核:陕建忠
撰稿:李健兴
供稿:海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