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多措并举打好种业翻身仗
近年来,海北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州构建“243”发展新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推动产业“四地”建设,深入推进高原种业振兴行动,为乡村产业强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种”为本,守护产业基因。我州种质遗传资源丰富,种业特色凸出,具有耐寒、耐缺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珍贵的基因宝库。近年来,以培优品种、提升品质、做强品牌为重点,高位推动,强化引领,把现代种业发展融入到“十四五”农业农村和科技创新规划当中,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出台《海北州高原型藏羊保护条例》《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和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深入实施藏羊牦牛青稞油菜饲草振兴行动,良种良法良技并举,行政、科研、监管并重,持续强化藏羊、牦牛、青稞、油菜、饲草等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及本品种选育工程,加大种业宣传和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种业振兴后劲,为现代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种”为先,掌舵产业导向。依托全州“5+8+N”农牧业产业格局,建立健全以种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把种业优势转化产业优势。目前,海北已成为省内唯一在原位生产区形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地区,已形成州县乡三级“育繁推”一体化高原种业体系。依托州、县科技示范园、服务中心平台,发挥国家大麦青稞、肉牛牦牛、燕麦荞麦3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人才聚集优势,近年来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制定发布地方标准7项,编制完成新品种栽培技术规范13个,农牧种业科技含量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州培育的“北青9号”、“青油21号”(北油3号)和参与选育的“昆仑14号”是全省青稞、油菜主推品种之一。2019年海晏金滩乡岳峰村昆仑14号田间专家测产亩产487.65公斤,海北青稞首次突破900斤大关;青油21号新品种推广面积达42万亩,小油菜单产从105公斤提高到117公斤, 增幅达11%以上,推广范围辐射至甘肃、四川、西藏等同类地区,海北种业影响力和知名度逐年攀升。
“种”为芯,塑造产业硬核。围绕打造海北种业振兴新高地,实施农牧业良种工程,深挖潜力,造强“芯片”,发展种业经济,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原良种繁育和供种基地。建有州级繁育中心1个,县级优良种畜繁育场9个,组建藏羊牦牛核心群221群8.12万头只,推广优良种畜10万头只以上,每年对外输出良种畜1.82万头只,占全省供种畜的44%。建成农作物原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以上,粮油良繁基地规模达22.6万亩,先后育成“北青系列”1-13号和参与选育“昆仑14号”青稞品种14个、北油1—4号油菜品种4个,每年向省内外供应青稞良种0.4万吨,占全省青稞供种的30%,当前青稞“昆仑14号”已成为我省的当家青稞品种,播种面积占到全省青稞播种面积的50%左右。每年向省内外调出优质小油菜种子1.1万吨以上,“青油21号”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50万亩以上,占全省小油菜种植面积的40%以上,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原藏羊、青稞、油菜供种基地。
“种”为翼,保障产业腾飞。近年来,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我州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催生了一批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实体,种业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全州培育农业种子生产经营合作组织20家以上,良种生产经营性企业3家。2022年全州土地流转面积达24.18万亩,占耕种面积的27.7%,集约化经营土地23.38万亩,集约化率达26.8%,土地托管面积6.22万亩。累计推广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犊”高效养殖270万只以上,建成藏羊多胎选育核心群2个,扩繁群7个,种群规模达3800余只,核心群多胎率达45%以上。2023年创建“万千百十”良繁基地15个,其中万亩良繁基地2个,千亩良繁示范片6个,百亩原种繁育示范方3个,十亩原原种扩繁点4个,推进全州生态农牧业“七个一”配套工程建设,使现代种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下一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推动种业振兴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实施高原种业能力提升工程,不断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提升高原种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海北打造成青海乃至全国重要的藏羊、牦牛、青稞、油菜良种繁育和供种基地。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