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3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近年来,海北州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抓手,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坚持一村一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大动力,有效带动了群众持续增收。2023年全州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亿元,达到10699.77万元,较上年增加1838.94万元。村均收入达到50万元,较上年增加8.59万元;年收入最高的村为1125万元,收入最低的村为25万元,其中25万元—30万元的71个村、占比33.65%,30万元—50万元的78个村、占比35.98%,50万元—100万元的51个村、占比23.83%,100万元以上的14个村、占比6.54%,全州村集体经济发展从“破零”到“复壮”,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明目标压责任,凝聚村集体经济发展合力。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并推行州级领导“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机制和“4+1+N”包联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镇)包村督导制度,州委书记牵头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带动各级领导知责明责、担责尽责。一是加强部署明责。在不断总结和凝练全州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作成果经验的基础上,州委、州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海北州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村集体经济“壮大、培优、育强”目标任务,提出“扩面提质、分步推进”的思路,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持续组织推动。二是健全机制压责。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州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必考必述必评内容,逐级压实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主体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动、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夯实基础担责。把强化基层党组织作为重中之重,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缺思路少办法,“一租了之”“一股了之”,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的村作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硬性标准,持续加大“七个一”排查整顿力度。扎实推进乡镇“十有”工程,全覆盖对乡镇党政正职、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开展培训,组织12名村干部报读国家开放大学大专班,精准选派291名优秀干部到97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积极引导全州214个村党组织领办225个合作社、292名党员带头发展产业项目,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

二、求创新找路径,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要素等实际,制定《海北州关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复壮”的若干措施》,从帮扶带动、挖掘资产资源潜力、政策扶持、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制定30条具体扶持措施,并加大财税、用地、金融和物流、旅游、电商、人才等全方位支持,坚持一村一策、分类指导,积极探索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构建了村企合作型、产业带动型、租赁收益型、入股分红型、盘活资产型、特色实体型、旅游服务型等多种发展增收模式,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合”“村居联动”等方式,整合党建资源、社会资源、产业资源,通过集体和农牧户土地、资金入股企业和合作社,以及承接企业所需提供优质服务等,坚持“大带小、强带弱、强强联合、弱弱抱团”,使农牧户、村集体和企业“抱团发展”,积极创新符合各村特色、具有地方特点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全州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22家、家庭牧场407家,初步形成了村集体经济整村推进、整县提升的良好格局。

三、抓产业建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认真落实产业“四地”建设要求,把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和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建设饲草料生产、活畜交易、牲畜屠宰、冷链物流、有机肥加工、青稞油菜加工、牛羊皮毛绒骨头角综合利用、农牧良种繁育、万只藏羊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等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和旅游业“123”发展举措为带动,培育发展乡村产业。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86亿元,实施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180个,大力培育青稞、油菜和有机畜牧业产业集群,形成了以门源香菇产业、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乡村旅游、土地托管,祁连民宿旅游、有机畜牧产业、乳制品加工产业,海晏红色研学、北山养殖产业带、畜产品精深加工,刚察非遗文化产品制作、牛羊毛皮革综合利用、牛羊规模养殖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重点打造了万千头只藏羊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67个,5个国家级、29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1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布“祁连山下好牧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家农牧企业共112种产品入选首批区域公用品牌优品库,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有力带动了农牧民群众增收。2023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27元,同比增长7.4%,脱贫群众收入达到18824元,同比增长14.9%。

四、抓保障兜底线,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坚持分配与积累并重、服务与发展并行,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不敢用、不会用问题,既注重扩大再生产,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又兼顾服务群众,发展公益事业,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效能。2023年全州村集体总支出6925.68万元,其中,1261.01万余元用于滚动发展产业,57.65万元用于以奖代补形式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439.85万元公益金用于村级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公益事业,914.47万元用于发放村级公益性岗位工资,1248.34万元用于向村民分红,103.69万元用于缴纳村民社保金,865.18万元用于缴纳村民医保金,241.11万元用于缴纳水电费等。村集体经济有效使用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带动了乡村建设和群众增收,也极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审核:陕建忠

撰稿:李健兴

供稿:海北州乡村振兴局(景占旭)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