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搭建平台让人才更好服务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 消息来源:http://www.qilian.gov.cn

海北州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拓宽人才发展渠道,扩大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效能,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增添力量。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焦海北州“243”发展布局,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发展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21家,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个,立足特色产业,成立“海北州鲁青生态农牧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农牧创新团队15个,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63名,实施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项目9项,组建“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家智库”,入库专家43名。鼓励科技人才参与科研创新活动,《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等4个项目及人才分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全州获省级以上科技奖项32项,各类专利150余件。

搭建实践服务平台。建成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认定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省级人才之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开展校地合作,120余名研究生在园区完成实训,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构建州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体系,每年选派8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帮扶等科技服务,《多胎性藏羊选育扩繁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祁连县成功孕育第一代安犏牛。紧盯国家重大战略,祁连山国家公园8个科普教育基地和29个管护站建成投入使用,1118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291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深入农村一线,助力村级发展,开展乡镇和村(社区)“十有”工程,为基层人才发展强化组织保障。

搭建技能提升平台。整合全州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建设教育、卫生、工艺等领域“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44家,入选国家级工作室2家。开展“双向组团”、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工作,选派22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干部赴江苏、山东等地挂职锻炼和交流学习。举办东西部职业教育校际协作交流会,与山东、四川、甘肃等45所中高职院校成功搭建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服务平台。建立山东、重庆和海北9所高中组成的九校联盟,实现共融共通、共同发展。依托“组团式”医疗援青工作,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0余项,以“师带徒”方式培养本地医护人员311人次。建立州文艺人才台账,举办“青海湖诗歌节”“索南才让作品研讨会”等活动,加强文艺人才的挖掘选树培养。强化体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先后培养和输送“双运”冠军切阳什姐、全运冠军曹茉婕、仁青东知布等百余名优秀体育人才。

搭建教学培育平台。发挥海北州“两弹一星”精神红色资源优势,全力构建“一核四联七径多点”的红色研学体系,挖掘打造同宝山空军防空和弹药洞库遗址、门源县旱台民兵连、祁连县红西路军纪念馆等州县红色研学点31处,组织编排《祁连战歌》《永不褪色的金银滩》等精品党课12堂,编辑出版《红色印记221》《核事业的忠诚守护者》等红色著作20余本,打造红色教育高地,教育引导全州干部人才厚植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动力。全州建成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青海湖生态博物馆等18所自然生态学校,年受教人次达1.2万人,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诠释生态系统科学奥义、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素质的宣教阵地。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