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以“迅”应汛全力筑牢度汛“安全堤”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3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为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安全度过汛期,祁连县立足于“防”,突出于“早”,着眼于“细”,致力于“实”,狠抓各项防汛工作落实,压紧压实防汛责任,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网,全力守护好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夯实组织责任,拧紧防汛“责任阀”。高位部署“全动员”。组织召开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安全防范调度会议,制定下发《祁连县防汛抗旱“四级”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关于明确县防指成员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区及开展防汛督查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防汛应急属地责任、主体责任、行业责任、部门责任“四方责任”。结合县级领导“1+N+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机制,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牵头抓总,认真履责、靠前指挥,深入防汛一线开展指挥督导,构建“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社、党员干部包户”工作体系。汛情研判“全方位”。建立汛期自然气象会商研判机制,密切关注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发布的雨情、水情、汛情,利用气象数值预报成果和实时降雨信息,超前预测和滚动预报,延长预见期,提高精准度。健全完善与应急、公安、卫健、消防、交通等相关部门单位信息联动机制,依托县调度中心,通过视频、电话等形式调度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属地责任“全落实”。7个乡镇统一设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主任的应急管理办公室,通过“县级应急部门指导+属地乡镇管理”,配备专兼职人员28人,在全县45个行政村、5个社区组建村级“应急明白人”50人并进行建档,进一步提升应急防汛水平。同时依托企业自身能力和资源优势,在默勒二矿、默勒三矿、中石油城东加油站等矿山、工贸、危化品企业组建了“应急明白人”队伍28人,组织开展1期集训,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进一步筑牢。

强化巡查整治,抓牢防汛“主动权”。防汛排查“全闭环”。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要求,对县境内登记在册的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毯式”巡查排查,分类建立了排查台账,其中28处已治理完成,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监测预警设备及系统123台,由省、州、县同步开展24小时预警监测,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监测机制。预警预报“全覆盖”。对山洪灾害预警平台、32座雨量站、4座视频水位站、82套预警设备进行了全面维护,确保运行率达到100%,并更新完善了预警信息接收入白名单,保证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发送并接收成功。同时,充分发挥微信群、乡村大喇叭、摩托车突击队和马背轻骑队等作用,及时将预警信息准确传达到各村(社区)。防洪设施“全维护”。加快推进去年以来我县水毁工程修复,现已完成冰沟河冰沟村段防洪堤防的修复工程,总长92米;水毁堤防应急修复工程,拆除重建防洪堤240m。对扎麻什河道治理工程棉纱湾段、黑河河道治理工程鸽子洞段左岸、扎麻什河河东段、黑河河道治理工程鸽子洞段右岸、黑河河道治理工程郭米村左岸共计736米河道堤防进行了临时加固处理。

强化应急保障,织牢防汛“安全网”。落实值班值守。严格执行县级领导干部应急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安、应急、消防等应急处突重要部门全天候值守备勤,做到值班电话及时接听、值班事项规范处理、值班信息准确快捷上报。建立健全应急、水利、自然资源、消防等多部门信息联动机制,细化应急处置及人员转移避险流程,落实“一患一案”台账机制,制定疏散路线32条,配套设置各类应急避难场所24处。健全应急预案。突出做好“四预”工作,修编完善了《祁连县防汛应急预案》及全县7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一页纸”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严格执行预警“叫应”机制,切实发挥摩托车前突小队和马背上的轻骑队作用,进一步压实村级网格化包片责任制,落实直达基层一线的临灾“叫应”机制,做到“叫应”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并确保“有叫必应”。强化物资保障。通过县财政筹措资金50万元,采购了50套单兵救援装备、应急救援车辆1台,并通过实施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项目采购价值近70万元应急物资,进一步夯实县本级应急物资储备种类、数量。在峨堡、默勒等6个乡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站,从县级应急物资库调拨帐篷、行军床、棉大衣等2600件套,加强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建强处突队伍。依托县消防、公安、水利工程等行业专业人员组建有12支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共388人,利用各乡镇基干民兵共180人组建了7支综合抢险队伍,并利用县机场的人员、装备、区位优势,发挥政企联动作用,加强各类培训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