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五大产业体系专家智库成立
近日,“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家智库”成立,特聘来自省内外五大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教授44人,智库设置产业咨询专家组和产业技术专家组,涵盖海北州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和牧草“五大产业”,研究领域包括育种、营养(栽培)、疫病预防(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各环节。专家智库的成立将进一步发挥农牧科技专家智力优势,在追踪重大决策实施,反馈运行结果,搭建决策咨询平台上有效形成多维联动,实现资源共享、效能显著的政府决策咨询运行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协助推进对外合作交流,帮助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本土优秀人才,对海北州五大农牧产业和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近年来,海北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聚焦海北州“243”发展布局,立足高原生态农牧业发展,推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全力打造“汇聚高端专家,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和“科技引领、产业支撑”的创新基地,奋力谱写海北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强化科技人才聚集。立足海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产业建设人才需要,打造11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每年选派80名科技特派员赴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帮扶等科技服务。依托青海省“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等引入农牧科技类人才项目50个,引进农牧科技高层次人才110余名。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建设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认定为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省级人才之家,成立鲁青生态农牧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农牧科技团队15个,引进专家人才63名,累计参与科研80人次,实施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项目9个;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21家,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成立青海首家藏羊产业发展研究院,打造祁连县绿色有机草畜业博士工作站等人才培育和发展平台,提升引才育才用才质量。举办海北州智力援青暨产业对接、山东智力援青暨农牧专家服务海北等活动,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青海大学等农牧科技领域专家,深入海北基层农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助力海北农牧业发展。
重视本土人才培养。构建州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全方位耦合,累计在四县建立技术示范点12个,为农户、企业、合作社在农作物种植、畜牧业高效养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帮扶等科技服务,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业、干农业的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培育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高素质农牧民6500余人,充分发挥了“土专家、田秀才、农状元”的骨干作用,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不断夯实。全力支持人才发展和培养,累计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培养领军人才、培养拔尖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人才和推广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等24人。组织实施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山东智库”能力提升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特色人才项目,获得100万元支持经费。同时,加强与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基地、农牧户进行科学种养技术的有效对接,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的双向互动、良性循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延伸补强产业链条,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对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技术人员评价、科研项目支持、评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引导科技人员参与科研工作。强化藏羊、牦牛、青稞、油菜、饲草等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品种选育工程,已培育“北青”系列品种14个、“北油”系列品种4个,年建立青稞油菜良繁基地5万亩;组建藏羊牦牛核心群221个群8.2万头只,每年对外输出藏羊牦牛良种畜、青稞油菜良种,海北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原藏羊、青稞、油菜供种基地。持续扩大多胎藏羊种群规模和数量,开创了藏羊多胎选育先例,《多胎性藏羊选育扩繁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经11年实施完成构建青油21号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引领我省白菜型油菜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新方向;门源县冷水鱼繁育和育苗项目取得良好效益,成为西北最大冷水鱼育苗供应基地;祁连县成功孕育第一代安犏牛;海北州4个科研项目及人才分获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年来,建成国家级产业示范区1个,培育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科技型企业24家,获省级以上科技奖项32项,各类专利150件。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