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伊克乌兰乡:用好“枫桥经验” 写好基层治理“后半篇文章
今年以来,刚察县伊克乌兰乡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始终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加快整合基层资源力量,搭建多元解纷实体平台,形成一个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心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实现“进一扇门,解万千事”。
“小坐标”延伸“大触角”写好基层治理“实度”文章。为全面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机制革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伊克乌兰乡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对现有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实现全域布局、全员联动、无缝对接。一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定人、定事、定岗、定责、定场地的工作目标,投资7.2万元将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与便民大厅整合,配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1名、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人员2人、信访接待中心1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人、诉讼服务中心1人,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零距离衔接、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二是整合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在社会治理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岗、调解服务岗、信访接待岗、诉讼服务岗、法律服务岗及轮驻部门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妇联、民族团结办、项目办、民政办)6个岗位,以“常驻+轮驻+随驻”的模式组建运行,对来访案(事)件“无差别”受理,形成社会治理的“指挥部”实现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打造成为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央处理器”。三是以群众诉求办理为核心,以网格管理为基础,以大数据平台为抓手,以多元化服务为创新,对辖区内的治安问题、矛盾纠纷、群众诉求构建起分析研判、联合调处、限时办结等闭环运行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受理、分流处置、落实到人、限时化解,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来电来访28次、受理人民调解案件9件、提供法律咨询50余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小平台”投射“大作为”,写好基层治理“实效”文章。一是为进一步落实省委平安建设“十个一”搭建一个信息平台的工作要求,按照全州社会治理“一张网”的总体思路,对全乡网格和26名网格员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采集辖区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网格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截至目前,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培训会3次、基础数据录入率达80%,划分网格员26名、微网格176个。二是把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作为工作目标,按照每村至少10个探头的建设标准,在交通要道、人群聚居地周边等重点领域设置视频监控点位,高效完成全乡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共安装视频监控点72处,实现全乡7个行政村1个社区及乡政府全覆盖,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充分利用“网格员”APP和“海北州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做好日常打卡巡查、矛盾纠纷上报、流动人口登记、群防群治人员更新等工作,让网格联治更加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建立网格员工作联系群,让网格员们及时将村(社区)内的村情民意发至群中,打造共建共享的“交流圈”,以便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形成“多点发力”的网格联治格局。
“小举措”回应“大民生”,写好基层治理“实绩”文章。一是积极动员党员、网格员带头做隐患排查员、安全示范员、安全监督员,通过日常排查检查、家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等方式积极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争取各类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7个,依靠党员、网格员围绕城市、经济、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照“预防在前、调解优先”的原则,对排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跟进,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将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9起,已全部化解。三是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调解队伍的法律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推行人员上墙、制度上墙,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既上墙又上心。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