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石榴籽家园”创建覆盖面达到86%以上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8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海北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北时提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兄弟姐妹。中华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基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上,努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作新样板,有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截至目前,全州创建“石榴籽家园”72个,覆盖率达86%以上。

一、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动。组织成立州县两级党委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五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州级领导重点承诺推进制、“一把手”负总责制、州级领导干部“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制定印发《关于在新起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方案》《关于在全州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石榴籽家园”创建活动的意见》等配套文件,明确思路、落实责任,形成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体制,为巩固和维护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提供基础保障。创新创造民族地区治理典范之举,出台全省首部《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具有海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治理方式,做到民族地方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先后组织召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会等,高标准、多层次、全领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转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成效,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

二、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根基。持续深化“四史”“五观”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三个一”和“十二进”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农牧民群众、宗教教职人员,扎实开展“滴灌式”“精准化”宣传教育“四大工程”。深入挖掘丝路精神,充分利用西海郡、北向阳古城、峨堡古城、岗龙石窟寺等134处文化遗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讲常新、深入人心。

三、创新方式方法,增进交往交融。始终注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维护一统,着重在打造“共居”软环境、激发“共学”正能量、增强“共事”凝聚力、创新“共享”新载体上谋思路、出新招,不断优化互嵌式社区环境,将“石榴籽家园”创建范围创新延伸到村。门源县开展“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家庭”评选活动;海晏县把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拉毛扎西家庭作为典型,鼓励保护各民族通婚,以家庭的交融一体促进民族和社会的交融一体;祁连县在少数民族同胞集中的社区,深入宣传民族政策,报道社区孝亲敬老、创业致富、爱岗敬业的少数民族典型,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刚察县打造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示范街,让各族群众在身边就能看到本民族的符号、找见本民族的身影,推动各民族群众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同毗邻地区的产业协同,扩大与山东等地区的互惠合作,推进海北与全省及内地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在共建产业园区、劳务输出、异地办学、支医支教等方面深化合作。与甘新蒙4省区8市州签订《民族团结进步跨区域联创共建合作协议》。山东省直20多家单位与海北州建立结对关系,援青4市26个县(市、区)与海北30个乡镇、162所学校建立帮扶关系,四县每年组织160名学生参加异地高中班,每年组织30余名各民主党派和宗教人士双向交流,有力推动了两省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守望相助。

四、注重文化引领,凝心聚力铸魂。积极以可视化的表达样态呈现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民族符号,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北州数字化展馆、“时代楷模尕布龙纪念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青海湖生态博物馆等一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在全国上映并获“五个一工程”奖,编排舞剧《那时,金银花开》、话剧《金银滩》,打造情景党课《永不褪色的金银滩》《草原之子宽卓太》《祁连忠魂》《祁连战歌》,进一步丰富了宣传教育载体和实践基础。赋予民族体育民族共同参与、共同传承、共同发展的精神内涵,先后举办“青海骢杯”青海湖青海骢马超级联赛、2024年“同宝山杯”夏季赛马联赛、2024青海·海北门源“青海骢”赛马大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拉近各族群众距离,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建强载体,完善“一家亲”工作机制,在各县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窗口,专门安排善于服务、熟悉业务、精通藏汉双语的党员干部为办事员,全力打造“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切实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办事窗口运行以来,为少数民族群众帮助解决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司法调解、养老托幼、帮学助困、扶弱救残等多项问题,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强化法治保障,夯实创建基础。坚持把法治保障作为“石榴籽家园”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先后修订完善《海北藏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条例》《海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深入推进平安海北建设,实施平安海北建设60条具体措施,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推进“雪亮工程”,建立海北州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一核五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全州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景区创建100%全覆盖,四县全部进入省级“平安县”行列。探索推进“枫桥经验”“班玛经验”海北化实践,在全省首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模式,海晏县金滩乡“六小”工作法被认定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审核:刘海龙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