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多措并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7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近年来,海北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夯基础、补短板、调布局、促均衡、提质量、强保障”的工作思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多举措推进全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全州共有义务教育学校38所,在校生33863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72%。

一、坚持高位推进,牢固确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地位。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召开第六次全州教育工作大会,制定《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强教育党建思政工作、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4个配套政策文件和惠民利教的“十项”新举措,进一步明晰全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州县政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召开推进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制定补短板、促达标、提进度任务台账,有力有序推进全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落地落实。

二、强化投入保障,不断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聚焦补齐短板,持续强化投入保障,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推进全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推动补齐教育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短板,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近三年来,落实义务教育能力提升等各项资金3.98亿元,改扩建学校148所,有效解决了学校办学硬件条件不足、校舍功能不齐全、运动场地不达标、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州中小学共有校舍建筑面积63.0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1.07亿元,图书113.43万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等指标,均高于省级标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严把申请、审核认定、公示和发放关,确保重点保障人群不漏一人。持续提升精准资助水平,扎实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让困难学生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全力保障教育公平。今年以来,落实各类教育资助金3714.99万元,受助学生66219人次。

三、严抓统筹落实,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聚焦控辍保学、“双减”等工作,强化统筹布局、压实工作责任,以扎实举措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严守控辍保学工作底线。将控辍保学工作和义务教育学生巩固率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建立健全“双线”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及时掌握辖区内疑似辍学学生及家庭成员信息,开展多轮次、全方位督导检查,确保控辍保学工作监督管理常态化、清零目标常态化。加强对特殊群体少年儿童的关心关爱,分类施策,建立帮扶机制,确保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坚持家校社会一体化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大家访”行动,实现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访全覆盖。高标准落实“双减”政策。成立州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全州中小学“双减”工作部署会,制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落实中小学减负措施实施方案》,实现15家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16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注销、压减率100%。聚焦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环节,确定62项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升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质效。提升课后服务能力。制定《海北州关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开发体育锻炼、艺术培养、红色教育、德育成长等多元课程,足额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保障经费,实现文化学习与兴趣培养有机结合。

四、聚焦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和改进各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统筹构建“党建+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全州42所中小学校实现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适时组织思政课教师、德育骨干等参加培训,高质量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打造“铸五型·育四有”党建品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成立海北州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和名师工作室,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研员6名,创新实践“大思政”教育模式,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260余场次,58名学生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获奖,200余名学生被州委宣传部评为“优秀红领巾讲解员”。推进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区域内红色资源、生态资源等,打造3个省级研学基地(营地),11个州级研学基地(营地),将思政教育与研学课程、劳动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有机融合,构建底色强根、本色铸魂、特色赋能的“三色·大思政”育人格局,组织省内外约5万余名大中小学生赴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同宝山、山东等地开展研学实践,着力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根铸魂。

五、重视队伍建设,努力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拓展全州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将培养本土教育人才和用好援青教育人才资源工作一体推进,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持续健全教师队伍。严格实行“总量内同级编制一年一调,跨层级编制三年一调”动态调整,抓好教师荣退和准入机制,持续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近三年来,全州公开招录中小学教师57名,签约国家公费师范生46名,安置省内公费师范生97名。引进教育教师资源。与青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省内外8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全州38所中小学与山东援建城市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跨省、跨县和校际教研活动共计240余次。精准对接援青人才需求,探索形成“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大组团和“1名管理干部+1名骨干教师”小组团帮扶模式,有效壮大了教科研和教育管理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协调山东省选派11批400名优秀骨干教师、教研员,5批15名教育行政干部到海北开展援教工作,助力提升教学水平。强化教师培训力度。每年落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50万元、山东援青资金60万元及州级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保障全州教师培训和援青、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科研活动,助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今年以来,开展国培、省培、州培、县培和校培五级培训44期,覆盖教师4453人次。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