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祁连:坚持“五高”标准 助力红色基因“活”起来
近年来,祁连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挖掘祁连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景点,宣传红色故事,助力红色基因“活”起来,不断推动红色研学走深走实。
坚持高起点谋划,锚定红色研学方向。县委、县政府高点谋划,高位推进,细化措施,明确分工,形成党委、政府牵头、部门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参与的工作格局。总结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基本经验及现实启示,打造以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红西路军在祁连》资料集、《祁连忠魂》红色舞台剧、《祁连山的红色记忆故事》情景党课、红色文化旅游营销宣传推广联盟为一体的“一地一书一剧一课一盟”红色研学体系,解读红色基因,激活精神密码。打造红西路军和解放军二军纪念园、黄番之战遗址、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祁连山国家公园长期科研基地等20个红色研学点,白杨沟村史馆、大拉洞管护站等5个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引导党员干部在“红色研学”中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高质量打造,把准红色研学主线。立足突出“红色”、体现“绿色”、彰显“特色”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以特色课程、特色单元、特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三个特色”教学模式,依托红西路军和解放军二军纪念园、峨堡古城遗址、黄番之战遗址、祁连山国家公园长期科研基地、黄藏寺管护站生态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等“坐标”串点成线,形成“红色研学+绿色生态”“红色研学+民族团结”复合型研学路线。以“红西路军转战祁连的故事”为抓手,成立“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祁连活动史料挖掘整理工作领导小组专班”,收集红西路军历史研究专著及相关文章38种121册2140篇720万字,面向社会征集购买展品141件,形成考察报告2篇,创作西路军在祁连的红色故事30余篇,核实境内西路军革命遗址5处。
坚持高标准建设,强化红色研学氛围。坚定不移把保护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作为重要职责使命,整合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打造等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470万元新建祁连县红色研学基地、祁连忠魂、夹道寺(黄蕃寺)战斗遗址雕塑及熊厚发和曾日三烈士牺牲地纪念碑各1座,立碑4处,通过实物展示、文字照片、碑文雕刻和艺术造型等形式展陈,详细记载了西路军指战员在祁连县境内艰苦战斗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同时,坚持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一体推进,对标“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标准,对二军纪念园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全面改造升级,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增添了红色元素。自今年9月开馆以来,共接待249个团体1.2万人次。
坚持高规格推进,提升红色研学质效。以红色研学基地为依托全力打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10”党性教育主阵地。创作大型红色舞剧《祁连忠魂》《祁连战歌》《祁连山红色记忆》等8个情景党课和40堂红色研学课程,结合“三会一课”“支部统一党日活动”“烈士纪念日”等活动节点,组织各领域党员代表参观红色研学基地,致力打造集教育、学习、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红色学习圈”,用西路军精神砥砺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微博”“网红达人”等宣传媒介,推出“走进红色研学基地”专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践初心、担使命、勇作为。截至目前,“走进红色研学基地”专栏已录制4期,点击量达1000人次。
坚持高水平融合,拓展红色研学路径。坚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成立红西路军历史研究区县联盟,全力推进赛马、射箭、自行车、徒步等四项体育品牌赛事,精心策划“冰沟林海”露营大会、“重走长征路”徒步大赛、“祁连草原风情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活动,培育形成旅游、教育、休闲、康养、体育一体化的红色文化旅游新模式。拓展开发“天境祁连”红色文化体验精品线路,红色文化旅游持续升温,“祁连归来不看山”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