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五彩海北】青海湖“祭海”: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今年,在美丽的青海湖畔,“守护绿水青山 传承璀璨非遗”2024年海晏县青海湖民间祭海活动成功举办,在传承和保护海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展示独具海晏特色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以及旅游资源。

现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恢宏震撼的热烈氛围,展现出一幅“国泰民安、人海和谐”的生动画面。


大湖北岸,金银滩头,骑手们骑着矫健的骏马,高举旗帜,身着鲜亮的民族服饰飒沓而来,用最高的礼遇、最炙热的方式,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不但体现了高原儿女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还寄托了草原儿女共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大好局面的美好心愿。


“青海湖祭海”从唐代天宝年间(742年至756年)唐玄宗曾赐封西海神(西王母)为广润公遣使礼祭始。作为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祭海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生态价值。

“我对非遗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这种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非遗只靠传承人来传承很受局限,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让非遗变得更出彩,更容易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非遗。”慕名而来的四川游客何忠林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晏县持续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通过记录、整理和研究祭海历史文献、仪式流程、传统技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项目传承人“一人一档”纪实卷等让祭海文化资源实现“活起来”“动起来”。2021年青海湖祭海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敬畏自然 保护生态 促进团结”青海湖祭海盛典、“红色文化广场周”“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宣传展示活动让“青海湖祭海”等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全景呈现“非遗之美”,祭海文化传承演绎古韵新潮。


据悉,祭海仪式13声螺号祈愿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生态文明、政通人和、和谐友爱、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才辈出、人寿年丰。《圣湖之美》《和谐家园》祭文恭诵青海湖畔同宝山巍峨壮丽、生态资源丰厚优渥、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克土治沙利在千秋、各族团结友爱,祭海祈福以展演、展示、体验、比赛等形式充分彰显了非遗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了祭海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推动“祭海”非遗融入生活、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海晏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谢晓玲表示,海晏县在挖掘“青海湖祭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力过程中,积极探索将祭海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与县域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重点培育“非遗生活力”“非遗传播力”,以传统工艺转化利用开发涵纳祭海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不断将非遗项目作为提升县域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动非遗走向产品化、生活化。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