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多措并举扎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近年来,海北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精心谋划布局,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健全推进落实改革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党中央和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为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生机活力。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系统谋划部署改革。认真履行谋改革促发展的重大责任,锚定目标靶向,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布局,加力推进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强化理论武装,汲取改革智慧力量。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谋划部署推动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州委常委会、州委深改委会议跟进学习党中央和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谋划指导改革,确保改革不偏离目标方向、不脱离发展实际。把握海北特征,与时俱进部署改革。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按照加快构建“243”发展布局、推进“五个海北”建设的目标思路,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党中央和省委部署改革与海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州委深改委会议科学谋划部署,制定印发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党政领导领衔抓改革重要改革事项清单和重点改革任务台账。2022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州委深改委会议4次,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先后研究改革事项50余项,累计推动200余项改革任务,经济、生态、民生等重要领域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和创新举措持续落地,改革工作呈现出高位推动、逐级落实、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

健全体制机制,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对改革任务的全周期管理,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狠抓落实的改革推进机制。完善改革协调推进机制。认真落实州县党政领导领衔推进改革责任制和地区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建立“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制度,18位厅级党政领导每年分别领衔推进1项重大改革任务,深入改革实践一线,亲自抓谋划、抓部署、抓督察、抓落实,有力推动了一批重要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健全抓改革任务落实机制。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改革任务落实督、考、评、看“四位一体”闭环机制,修订完善定期开展自查、精准督察问责2项制度举措,优化改革考核指标、建立分级评估体系,实现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督查、考核,确保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先后对海北州推行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记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州深化“放管服”改革、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开展成效评估,对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等4项改革任务开展督察,形成督察报告。2024年,州农牧和科技局被评为第三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先进集体,州政府参与实施的“青海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被评为第三届青海省改革创新奖创新项目。积极开展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印发《全面深化改革宣传工作方案》,加大改革特色亮点的挖掘提炼和刊发宣传力度。近年来,编发《海北改革信息》200余期,其中海北州盘活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深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祁连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10余篇稿件在《青海日报》《青海改革动态》《青海改革》上得到刊登宣传。海北州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州等10余篇稿件作为全省改革典型案例在有关刊物上登载。

激发内生动力,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突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化政策统筹、举措统筹、效果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经济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整合4.87亿元资金实施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打造“祁连山下好牧场”绿色有机区域公用品牌,海北州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生态有机牧场和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等供种基地。聚焦创建清洁能源示范省,确立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目标,谋划总规模2860万千瓦的5个光伏园区和3个风电基地,依托规划逐步构建起“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供给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电源总装机141万千瓦,占全省的2.56%。加快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开展“123”A级景区创建,环湖北岸6处生态体验点建成运营,打造同宝山等露营基地37处。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活化利用,落实资金7.35亿元,统筹推进221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和西海镇红色风貌改造,加快同宝山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打造红色研学现场教学点31处。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和州县党校累计开展3天以上红色教育培训班达473期8万人次。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稳经济大盘55条、助企暖企惠企48条政策措施、招商引资29条激励措施和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20条措施,全面落实财政、金融、土地、用工、税收服务等方面扶持政策,各类企业和个体经营户22000户、新设立市场主体增长20.2%。培育限上企业23家、规上企业41家。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立海北州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海北州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方案》,以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主阵地,组建10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健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申报实施9项科技专项项目,总资金达955万元。加大生态环保领域技术攻关,海北恒洁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现污水高质高效处理。不断改革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与产品,发挥“海北助融”平台作用,引导各金融机构制定个性化纾困措施,累计融资8.63亿元,为53户普惠小微贷款客户减息26.17万元,海北州北润担保公司降费让利342.24万元,有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断优化。研究出台《海北州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条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离任审计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顺利通过国家审批,按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个类别划定47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启动“双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倡导建立湟水河、黑河保护联盟,祁连山国家公园8个科普教育基地和29个生态科普基地建成使用,2022年,祁连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建立“执法+”模式,州县分级设立生态环保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筹设置11支执法队伍,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效能。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不断走深走实教育综合改革,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4”政策性文件和惠民利教“十项措施”,围绕现代农牧业发展、中藏药加工、高原康养、生态旅游和红色研学等特色产业,科学设置紧贴产业的3个专业群17个专业,建立70处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推进健康海北建设,扎实推进刚察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全面开展中藏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和3个旗舰中藏医馆和13个中藏医阁建设,鲁青中藏医康复中心投入运行,州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四县疾控局正式挂牌成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制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医改重点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主六辅”文件。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建立“线上线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稳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与DRG付费改革政策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立“4+1+N”包联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实施乡镇“十有”工程,全州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每村平均收入49.9万元。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十三个一”和“十二进”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中心,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和“石榴籽家园”“民族之家”建设。聚焦平安海北建设,加快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在全省首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模式。2023年,海晏县金滩乡“六小”工作法,获得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持续纵深推进政法领域改革,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四级法院职能定位改革。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