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五彩海北】同宝山,留在时光中不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今年12月的一天,我在收拾东西时翻出了2012年跟随州政协工作人员去西安采访原221厂老科技干部时的采访本。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幸运的是笔记本字迹清晰,还留有诸多老干部的电话号码。我尝试着拨打了原221厂生产计划处处长刘智才老人的手机号,十几秒后手机接通了,我一听到对方的声音就知道是刘老本人。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老人健在。


2012年秋,记者在西安小寨采访刘智才老人时的合影。

1941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的刘老,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五年制专业,如今已是83岁高龄。而当我告诉他我是海北的记者时,他的声音一下子大了起来。因为我知道,在他记忆深处的某些东西又将再一次被翻起。


十多年的记者经历让我深知,在海北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在同宝山上,在茫茫金银滩大草原上留下了核工业先辈为我国核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值得后人铭记并传承的“两弹一星”精神,海北金银滩的高天厚土、一草一木也永远留存在老一辈国防科技干部和所有参与原子弹研制人员的内心深处。

与刘老通话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再次浮现十二年前采访时的情形……

老人心中的同宝山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当年采访时,一谈到海北,说起同宝山、金银滩、青海湖,七十岁高龄的刘老开心得像个孩子。

“那时候虽然条件很艰苦工作很忙,但很快乐,一到休息日,我们就约好多人去登同宝山。那是1967年的盛夏,我们40多人从二分厂骑自行车到七厂区,然后把自行车放在厂区院子里步行。夏天的金银滩很美,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路有说有笑,高原的空气很清爽,草原上还有很多百灵鸟。穿过一片灌木丛,我们爬到半山腰,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冰雹,有一半人被‘打’了回去,我们几个人头上顶着衣服一直往上爬,爬了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我当时想,高原上的天气真的很奇怪。大概一个多小时,我们二十多人爬上了山顶。那时山顶上驻守的是空军十二营,还有空军探照灯兵六团二营。”


“站在同宝山顶,让人心旷神怡,南边是青海湖,北边是金银滩,很多同志都激动地呼喊起来。同宝山顶比较平坦,它没有高耸的山峰,也不是丘陵,却像一条巨龙横亘在金银滩与青海湖之间。”

“高原的天气真的说变就变,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我们又冷又饿,跑到探照灯兵营部,看到我们浑身湿了,营部赶紧煮了一锅鸡蛋汤,我们一人一大碗,就着上山时带的干粮和咸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如今回想起来,那是我今生喝过最香的鸡蛋汤。”

我记得,说到这里的时候,刘老哈哈大笑,但他的眼睛里也闪烁着泪花。

是啊,他们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金银滩原子城,奉献给了同宝山,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

镌刻在内心深处的记忆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金银滩上的岁月!”

“海北来人了,‘老家’来人了……”在采访途中,我无法忘记几位老人见到海北采访组一行时激动的一幕。老人颤颤巍巍的双手激动地紧紧握住我们的手。确实,他们见到了久违的亲人。


多少记忆镌刻在海北大地,镌刻在同宝山顶,镌刻在原221厂所有的工号和厂房内。

每次登上同宝山顶,在眼前开阔的视野里,向着家的方向远眺,像是能看见远方的亲人,而如今,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那些曾经一起在海北、在同宝山、在金银滩草原奋斗过的同志却又成了朝思暮想的亲人,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寄托着彼此的思念呢?


他们,平凡而又伟大。像严冬里同宝山顶晶莹剔透的雪,像盛夏里开遍山野的小花,也像深秋里金黄的牧草。

为了保障核武器研制顺利,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官兵驻守在这里,曾驻扎在这里的部队有空军高射炮兵、探照灯兵和导弹八团。当时部队首长利用同宝山地理位置,在同宝山上设防全军最高的探照灯站和高射炮阵地,形成一道最坚固的防线。

刘老回忆说,探照灯兵是为了应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防空作战领域力量薄弱问题,在苏联协助下成立的新兴兵种,具体职责是执行夜间战备作战任务,配合高炮部队打击侵犯敌机及空中目标。驻扎在山上的是探照灯六团二营五连532灯站于1965年4月进驻海晏。一到晚上,从厂区周围山头上射出无数道强烈的光柱,它们首先在空中交织在一起,而后在各分厂上空扫射,整个厂区一片通明。


那时的同宝山常年积雪不断,空气稀薄,气候恶劣。战友们都笑称,每天都在云端训练,但是他们不辱使命,互相配合,共同担负起保卫核基地、保卫祖国的防空作战任务,保卫金银滩上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

守望同宝山

如今,同宝山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集自然景观、生态元素、红色文化于一体,并与原221厂七分厂旧址的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展现了独特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


同宝山的开发利用和红色研学,完全符合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远景规划,对于创建金银滩—原子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站在同宝山顶,南观青海湖、北瞰原子城、东顾金沙湾、西望海心山……所有景色在旋转眺望间尽收眼底。


从同宝山向东眺望,金沙湾在夕阳或晨曦中尽显大自然的雄浑,让你从宁静与敬畏中静下心来,感受生命的辽远。在这辽阔与苍茫、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的地方,同宝山像一尊神,守护着各族儿女的繁衍生息、喜乐平安。


从同宝山向北鸟瞰,映入眼帘,排列错落有序的建筑群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西海镇。


生命中的时代,有过浪漫的青春,也有美好且难忘的岁月。60多年前,就在这片神秘的大地上,祖国四面八方的核工业建设者来到金银滩草原,克服缺氧、高寒、风沙等种种恶劣气候,冒着生命危险,踏冰卧雪,不畏风寒,完成了新中国核工业史上第一次伟大创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研制成功。他们从激情燃烧的青年渐变为双鬓斑白的老人,在金银滩、同宝山上用守护书写信念,用忠诚书写信仰。


同宝山守护了青海湖,而他们守护着同宝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丝成白霜,当岁月的痕迹爬满脸颊,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初心。

今天,蕴藏深厚红色文化的同宝山,向世人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山顶上,战车、高射炮、探照灯巍然屹立,历史在这里被重新还原。同宝山下的原子城内,共和国核工业先驱为了民族的尊严、祖国的安宁、国防的强大,用忠诚与智慧、青春与热血创造的奇迹和铸就的伟大“两弹一星”精神广为流传……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