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门源:坚持扩量提质实现农业立体和农业垂直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9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近年来,门源县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主动融入产业“四地”建设,深入推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面建设高品质绿色重要农产品供应地,助力全县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实施了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创建青稞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16万亩,建立万亩示范区2个,千亩示范片10个,百亩展示田20个,辐射带动面积达12.8万亩;开展农业生产托管8.3万亩;建成灌区17个,耕地灌溉面积达14.16万亩;全县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杂草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有害生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畜牧业生产能力持续加强。健全畜禽良种推广体系,全县规模养殖场达27家。完成牦牛人工授精授配1000头;农区牛改冷配5044头,成活率达98%。建成万只藏羊养殖基地1个,千只藏羊养殖基地4个,牦牛种畜场1个,门源县藏羊繁育基地1个、西门塔尔牛种畜繁育场1个,2024年末良种畜比例80%,能繁母畜比例65%,全县高效养殖技术覆盖率达到80%。并积极落实生猪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1万元,引种能繁母猪55头。门源县清真牛羊屠宰厂取得《屠宰经营许可证》并正式投入运行,填补了门源县标准化屠宰厂的历史空白。截至目前,数据统计全县牛羊存栏116.04万头只,牛羊出栏58.34万头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9452.2吨、8089.4吨,同比分别增长20%、下降6.87%。

种业振兴行动深入推进。2024年建立青稞、油菜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2.05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黑1号和北青14号优良黑青稞新品种试种成功,填补了门源县优良黑青稞种植的空白,黑青稞产量达600斤,创下门源县黑青稞有史以来最高产量纪录。引进大通牦牛200头、藏羊300只,门源县种畜场向外县推广藏羊400只;办理苏吉滩乡牦牛繁育基地办理《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并坚持开展种畜场布病净化工作,全力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迈上新台阶。2024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全县30台套大型农机安装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农机作业全过程远程监测,6万亩土地实现无人驾驶耕种,切实提高了农机具运行效率。同时,落实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44.42万元,回收农机具182台,受益农户达149余户,切实优化了全县农机装备结构。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食用菌产业走出国门,8月门源县瑞辉高原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有限公司与韩国两家公司签订了52万棒香菇菌棒销售合同,目前,6.1万棒香菇菌棒已顺利运往韩国,实现出口创汇66.6万元。11月门源县从丹麦进口42万粒虹鳟鱼苗,鱼苗成活率达95%,待成鱼后运往新疆、山东、云南等地。

农牧产业成效不断凸显。今年门源小油菜籽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成功创建油菜青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24年新认证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2家;新增“三品一标”认证6个,完成有机草原认证139.06万亩,有机青稞、油菜、小麦、燕麦认证面积1.086万亩,有机沙棘认证面积3万亩。建成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收集点2处,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覆盖面,目前,全县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率达86%。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持续输出。以“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门源县特色农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线下累计销售额达509.25万元,参与群众近7.5万人。同时,积极做好线上“引流”,持续推进“门源优品”与电商平台对接,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网络红人向广大消费者推介门源牛羊肉、门源奶皮、门源土鸡蛋、人参果啤酒等160余种特色农畜产品,助力提升门源县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门源优品”销售中心在江西南昌和西宁顺利开业,线上累计销售额达5571万元。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