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24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综述
从春和景明、夏日繁花,再到秋日硕果、白雪皑皑,季节更替中的海北展现着不同的魅力。
一年来,海北州聚焦“243”发展布局,紧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全力以赴防风险、稳增长、保安全、护稳定,“五个海北”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环湖旅游、户外徒步、精神高地等领域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和高度肯定。
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成为海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在海北大地穿梭,折射出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实至名归;一幢幢高标准建设的城市楼房和乡村民居,勾勒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幸福画卷……
胸怀“国之大者”
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海北持续稳步推进青海湖、祁连山“双国家公园”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青海湖博物馆、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展陈中心相继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前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销号,第三轮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率达100%。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一体保护,颁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水资源管理条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祁连山南麓海北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年内完成沙化土地治理8.2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39.9万亩、国土绿化40.96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9.71%,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以上,海晏县金湖、刚察县沙柳河创建为全省第一批幸福河湖。全州4560余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2万余人到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开展研学,成为生态研学热门地。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成功入选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成为海北的优势和骄傲。
锚定产业“四地”
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这一年,海北持续实施“五大产业”振兴计划,整合资金5.3亿元推进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提标扩面,成果荣获全省第三届改革创新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万千藏羊牦牛养殖基地75处,2586万亩天然草原、1.09万亩耕地、213万头只藏羊牦牛通过绿色有机认证,海晏县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持续打造“祁连山下好牧场”区域公用品牌,全州特色农畜产品、文创产品种类达1085种,355种本土产品进入超市,开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三地百柜”50家,省内外宣传推介“海北优品”63场次,销售额达2400余万元,“祁连藏羊”“门源小油菜籽”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祁连藏羊”直销澳门,门源蜂蜜出口日本、香菇菌棒出口韩国,刚察18万只藏羊“进京”销售。主动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持续深化“123”A级景区创建,成功申报A级景区17家,环湖北岸6个生态体验点提标升级。高质量举办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岗什卡滑雪登山三省联赛、青海骢马超级联赛等四大品牌赛事活动60余项。全面打响青海冬季旅游“第一枪”,全省首个登山旅游气象观测站开工建设,策划推出8项冬季旅游活动,推动农体文商旅深度融合,海北州荣登2024年度C城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梦幻海北”旅游环线入选全国第二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全力破解工业发展瓶颈难题,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54户,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由负的6.9%增长到9.5%,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全省首个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营,投资47亿元的济南蓝剑钧新绿色智能算力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清洁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打造夜间、旅游、体育、节日等形态多样的消费场景,带动消费近4500万元。大力培育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电商销售额达1.86亿元,同比增长32.8%。稳步拓展海外市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28.28万元,同比增长70.3%,创历史新高。争取落实总投资35.85亿元的项目125项,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85亿元,“青洽会”项目签约资金突破百亿大关。湟西高速加快建设,加西、西察、扁门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坚持人民至上
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跃升
这一年,海北坚持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38亿元实施项目169项,鼓励扶持刺绣、唐卡、羊毛哈达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发展,全州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53.8万元,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制定牛羊出栏奖补方案,落实牛羊出栏奖补资金2050万元,全年出栏牛羊186万头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1557元,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1865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8.7%,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4.8万人次。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考成绩高于全省总均分48.67分,普通班总均分位于全省第一,海北异地高中班普通高考上线率连续9年保持100%,海北职校12个专业获得省级奖项,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为98.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州第二人民医院、门源县中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率先在全省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任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3%。落实困难群众及优抚对象救助补助资金1.72亿元,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全州123个村(社区)开办幸福食堂,海北州荣获养老兜底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地区、全国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优秀地区,筑起了更加暖心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守牢安全底线
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这一年,海北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足用活全州文物和古城遗址等文化遗存蕴含的民族团结故事,整理编印《海北古城·古遗址》文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十三个一”和“十二进”活动,“石榴籽家园”创建覆盖率达86%以上,果洛藏贡麻村获评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1名宗教教职人员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各民族“四个与共”理念深深扎根。全面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要求,颁布实施《海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理促进条例》,海晏“六小”工作法、祁连“千岗万哨”、刚察“一核五队促振兴”、门源“一网七联强百村”等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推广,全州刑事案件连续3年保持下降,八类案件发案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创5年新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坚持文化引领
精神高地打造达到新高度
这一年,海北坚持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引领,高标准推进221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实施总投资1.29亿元的文物本体修缮、陈列展示等项目,基地旧址成功申报“共和国印记”见证文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中宣部、外交部、清华大学等90余家省内外单位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挂牌红色教育基地,年内32万人接受红色教育。高规格承办全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活动,策划推出《从221基地走出来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专题展,打造情景党课《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省内外开展宣讲32场次。以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和州县党校为主阵地,成立政法、统战、群团干部培训中心,累计举办培训728期15.3万余人次,红色研学品牌全面打响。着力讲好海北故事,全年刊发稿件8.8万余篇,策划推出短视频1万余条,浏览量达2.14亿,短视频“同宝山万云归海”点击量突破1000万。央地联动,海北冬季旅游宣传片在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报道推介,观看量达3.18亿。
扛牢政治责任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海北牢牢把握“管党治党”的时代要求,扎实推进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3个、整治提升重点村9个。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263名,率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落实资金8600余万元,巩固提升乡镇和村(社区)“十有”工程成果,成功打造50个党建品牌,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选拔机制,全面落实关心关爱干部若干措施,扎实做好新时代引才育才留才工作,组建“海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专家智库”,成立“特培专家服务团联络站”,41名人才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幕幕高光时刻的背后,是海北经济社会的盎然生机与民生改善的温暖底色。
迈向新征程,海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实干为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海北。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