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立足优势特色 探索创新路径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取得新成效
海北州深入践行省委、省政府赋予海北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上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立足特殊生态环境州情和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对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工作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系统指导、全力推动,呈现出热度高、有突破、影响力显著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4年全州共计接待游客960.51万人次,同比增长51.28%,实现旅游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长23.65%。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支撑。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海北州生态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海北州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二十条措施》,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科学管理运营、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宣传推介、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今年出台《海北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实施细则(试行)》,从旅行社团队组织、文化和旅游品牌创建、自媒体宣传营销、促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扶持激励,促进海北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抓项目建设,夯实硬件短板。一是自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州文旅系统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2.077亿元,落实省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3673.1万元,谋划储备重点文体旅游项目共117项,总投资52.8亿元,谋划储备文旅招商引资项目共37项,总投资36.9亿元。重点实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及阿咪东索景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西海郡故城遗址、门源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海北州西海体育公园等建设项目。二是围绕打造“快进慢游”交旅融合发展体系“1”个中心任务,实施“3+6”工程,成功构建“铁路+通用机场+高速公路”快进综合交通体系及“交旅综合服务体+国省道改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旅游景区景观道及绿道建设+高品质交通旅游客运体系建设及配套充电桩建设+交通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数字交通建设”慢游交旅融合体系,在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聚焦示范创建,全力打造品牌。一是积极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投资1.25亿元推动金沙湾、圣泉湾生态体验区、哈尔盖普氏原羚特护区、泉吉湟鱼洄游观测点、伊克乌兰乡民俗文化展示区、克土望绿亭治沙示范区建设运营,投入10.48亿元实施环湖北岸景观廊道、停车场、旅游标识等项目,建成环湖北岸旅游服务驿站8处、停车港湾15处,持续丰富业态,累计接待游客79.09万人次,实现收入1774.56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171人就业,与海晏县达玉民俗村、文迦牧场、西海星墅,刚察县圣泉湾露营基地等32家星级乡村旅游点相互辐射带动、串联发展,青海湖北岸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大景区格局逐步形成,满足了游客亲湖、近湖需求,辐射带动环湖周边1100余名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同时紧抓青海湖观景点问题整改工作,实行清单化整改销号,目前37项问题已整改完成31项,阶段性完成并持续整改6个。二是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推动金银滩—原子城4A级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年内完成293项软硬件整改提升任务,景区体制机制理顺、标识标牌规范、企业形象提升、特色活动丰富、优惠措施有效、宣传推介有力,在全省红色旅游景区中走在前列。三是积极培育打造示范典型,近两年评定1个国家4A级、6个国家3A级、17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家省级自驾车旅游营地,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金鼎级文化主题旅游饭店,1家国家甲级、1家国家乙级、2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五星级、6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海晏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全州旅游产品品质化显著提升。四是聚力打响全省冬季旅游第一枪,依托祁连山、青海湖著名地理品牌标识和两个国家公园金名片,在祁连山·岗什卡雪峰成功承办2024-2025年青海省冬春季文化旅游体育惠民系列活动,以“冰逢青海湖 雪漫祁连山 冬游趣海北”为主题,在青海湖同宝山率先拉开全省冬季旅游帷幕,围绕“登”“穿”“赏”“泡”“瞰”“游”“尝”,创新打造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州县联动推出冬游海北、沐浴温泉、美食品鉴、冬韵摄影、赛事活动、文化送福、非遗展演、臻品市集八项系列活动,为游客献上冬游盛宴,10月以来引客入流达到89.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25亿元。五是积极打造“徒步、赛马、射箭、自行车”四大品牌体育赛事,精彩举办青海湖赛马交流大会、青海湖·祁连山万马奔腾万人徒步大赛,成功承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等,聚力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名片,海北已发展成为高原体育运动的宝藏福地。六是出版国家级非遗《青海湖祭海》画册,今年新增14名州级传承人,其中12名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名单,州文化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丰富产品供给,创新宣传推介。一是相继推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旅游便民“十免费+五优惠”措施、冬季旅游“一奖励、五优惠、十免费”措施,联合八大旅游景区推出畅游海北景区联票,并在西宁海北州老干部活动中心设立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游客接待处,用务实举措引客入州,带动景区增收。二是天境祁连绿色生态之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梦幻海北”旅游环线入选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共计6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户外运动、交旅融合等类别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将221基地旧址8个厂区共12个文物点打造为旅游景点,省内外9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挂牌红色研学基地,州图书馆将原二二一科技图书楼改造升级为“221书局”,增添红色文旅景点“新地标”。四是成功打造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暨观鱼活动、门源百里油菜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今年州直举办60余场文体活动,极大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青海大剧院成功首演舞剧《那时,金银花开》,院线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民族歌舞《碧海云天·金银滩》、话剧《金银滩》等精品文艺作品广受好评。五是以“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为契机,推动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线上直播观看量达47.1万人次,蜂蜜、牦牛肉干、青稞产品、菜籽油等农畜特产品销售额达518万元。六是今年共参加援青六省市、“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等宣传推介活动14次,发布宣传图文视频信息3000余条,签订旅游市场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千余份,聘任“双料冠军”切阳什姐、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索南才让等海北籍名人为形象大使,宣传推介“梦幻海北”文旅资源,引客入州效果显著。举办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海北州旅游主播人才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本地自媒体在创作运营、创意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能力。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旅游环境。成立州级旅游假期及旅游旺季指挥调度保障指挥部办公室,积极运行快速应急保障、舆情投诉管控、旅游投诉举报管理、旅游数据监测等纵横联动管控机制,印发《关于旅游旺季安全风险分析预判提示函》《关于做好汛期文旅行业防汛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针对文旅行业检查涉旅经营场所1065家次,出动执法人员4200余人次,办结投诉24起,退款1.95万元,确保全州文旅行业平稳有序,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海北州将站在青海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主动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凸显特色,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力争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工作中走在全省前列。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