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从细处着眼实处入手 把关心关爱工作做到乡村干部心坎上
近年来,海北州聚焦乡村干部最为关心的工作、生活环境、出行安全、身体健康等焦点问题,以实施乡镇、村(社区)双“十有”工程为抓手,持续健全政治关怀、工作支持、生活关心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乡村干部关心关爱体系,不断增强乡村干部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为海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治上关怀,做到激励有方。完善干部正向激励工作链条,切实做到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制度激励增能。制定海北州关心关爱干部若干措施,从完善干部健康体检、落实干部学习疗养、保障干部职级待遇、强化干部人文关怀、加大抚恤救助力度等方面细化措施,纳入“一把手”责任清单,确保关心关爱工作落实落细、抓到实处。建立领导干部“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以州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下沉两级、包联指导”方式,强化对乡村工作的精准包联指导和乡村干部的帮扶关爱,实现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乡镇干部联社走户、州县直单位联姻结对“四个全覆盖”。正向激励鼓劲。注重在维护稳定最前沿、乡村振兴主战场、发展改革第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党委书记全面落实四级调研员及以上职级待遇,保证干部成长有途径、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考虑艰苦地区干部子女入学、照顾老人等实际困难,建立高海拔干部轮换交流机制,实现县乡干部动态有序交流,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荣誉激励奋进。全面建立村(社区)干部荣退机制,通过发放红色礼包、颁发“履职印记”和“光荣离任证书”等,为卸任村干部举办荣退仪式,增强卸任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组织归属感、生活幸福感。2021年以来,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92名村(社区)干部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162名村(社区)干部评选为先进,176名村(社区)干部获得通报表彰。
二、工作上支持,做到爱护有方。始终把工作上支持作为关爱干部、激发干部活力的重要举措来抓,为干部解疑释惑、疏导压力、加油鼓劲,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教育培训提能。充分发挥海北州“两弹一星”等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州县有党校、乡镇有培训中心、村级有培训点的四级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体系,全覆盖建成30个乡镇党员教育培训中心、214个村党员培训点,打造9个省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扎实开展“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和“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每年对全州村(社区)干部分层分类轮训一遍,并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观摩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依托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以奖代补支持179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提升学历。健全到村“任职”大学生培训帮带、待遇保障等关爱机制,强化关爱引导,全面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提高报酬激能。严格落实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村“两委”成员报酬提标和社区干部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村(社区)“两委”班子和优秀干部奖励机制,落实优秀村(社区)组织和村(社区)干部奖励资金55万元,为534名卸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136万余元,先后有11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被考录为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基层减负赋能。认真做好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全面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准入事项,精简整合面向村级组织的微信工作群、政务APP等,同步清理村级不规范牌匾700余块,让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为基层助力赋能,实现减压增效。
三、生活上关心,做到保障有方。全面落实健康体检、党内关怀等措施,充分保障干部身心健康,营造乡村干部乐于担当的浓厚氛围。健康体检暖心。建立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疗养和定期健康体检机制,对全州242名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每年开展为期5天的全覆盖疗养和健康体检,体检标准达到1169元,逐人建立健康档案,筑牢干部干事创业的健康屏障。党内关怀舒心。认真落实党内关怀帮扶机制,结合“两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每年对优秀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卸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到村“任职”大学生进行走访慰问,及时传递组织的关爱和温暖。环境舒适安心。投入资金8800余万元创新实施乡镇“十有”工程和村(社区)“十有”工程,全州乡镇食堂、蔬菜温棚、健身场所、小澡堂、水厕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务车辆维修更换实现全覆盖,38%的乡镇干部实现单人单间住宿,村(社区)实现有卫生室、幸福食堂、爱心超市、驻村干部宿舍等“十有”目标,村级“一老一少”就餐难问题全面解决,为97支驻村工作队全覆盖解决住宿问题,配置冰箱(冰柜)、烤箱等生活必需品,使驻村干部不但吃上热乎饭,而且通过“围炉议事”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真正让驻村队员“下得去、住得安、融得进、干得好”。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