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以“四个聚焦”力促“四个更加”的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消息来源:海北州人民政府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海北州以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线,聚焦普法中心任务、突出普法重点对象、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以“四个聚焦”力促“四个更加”的模式,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海北特色、群众欢迎、社会认可的普法工作样板,为奋力推进“五个海北”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主要做法

为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落地落实,海北州聚焦谋篇布局、重点对象、重点内容、载体创新四项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聚焦谋篇布局,绘就法治宣传教育新蓝图。在全面总结“七五”普法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科学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州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形成了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工作体系。继续把“八五”普法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法治宣传教育所需资金。

聚焦重点对象,谱写法治宣传教育新篇章。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现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开展“青春与法同行”、学法主题班会、宪法晨读、法律进校园系列活动,师生累计参与2万余人次。创建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律援助站、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施法治副校长标配工程,全州中小学共配备法治副校长45名,法治辅导员27名。常态化开展“寺院法治宣传月”“平安寺院创建”等主题活动。2021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法治讲座、座谈会230余场次,法治培训40期,发放法治书籍2万余份,寺院法治宣传覆盖面达到100%,创建省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寺观教堂”3个。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推动实现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和法律顾问全覆盖。选拔培养“法律明白人”618人,实现了州内村(社区)全覆盖。创建10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2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聚焦重点内容,打造法治宣传教育新高地。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持之以恒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双百报告会”等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聚焦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以“模拟法庭”“马背宣传队”“法律大篷车”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劳动纠纷、民族宗教、婚姻家庭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让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为法治宣传工作家喻户晓、入脑入心营造了良好氛围。

聚焦载体创新,开创法治宣传教育新格局。面对“八五”普法工作新变化、新要求,创新宣传载体、丰富宣传途径,通过邀请海北地区本土网红拍摄双语普法短视频、开展网络普法直播、创建基层普法宣传微信群等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开展普法宣传。“海北普法”“刚察藏汉双语普法平台”等新媒体普法平台,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主渠道。开设《法润海北》《海北政法》等普法栏目,源源不断为农牧区群众送上“法治精神食粮”,形成“报、屏、网、微、端”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新链条,不断将“纸上的法”转化为“行动中的法”,实现普法宣传从“静态”向“动态”的迭代升级,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

取得成效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全面依法治州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省司法厅的精心指导下,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根本,紧紧围绕法治海北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十二进+”提质增效。

法治宣传队伍更加充实。制定印发《关于今冬明春重点领域开展“百人百场”专项普法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海北州“组团式法治大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联合州县统战、法院、检察、公安、民宗、信访等部门,共组建26支“百人百场”专项普法宣讲队、6支“组团式”法治宣讲队,按照“一县一主题活动+州巡回宣传活动+专项宣传”的模式,深入各县、乡(镇)、村(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宣讲法律知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醒风险隐患,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全过程。

法治宣传品牌更加多元。不断探索实践普法“一县一品牌”,着力打造管用实用并具有地域特色的“普法品牌”。门源回族自治县建立“调解+普法”新品牌,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力;祁连县打造“法治+旅游”服务保障新模式,实现法治旅游零距离;刚察县广泛开展“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筑牢安全稳定根基;海晏县打造“红色研学+法治宣传”文化品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普法宣传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积极践行推广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海晏县金滩乡“六小”工作法,用法治力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法治宣传方式更加多样。通过开设法治直播间、网络普法直播、法治有奖竞答等方式,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法润海北”“海北政法”等汉藏双语普法栏目,以微动漫、微视频、专题栏目等形式,持续开展线上普法活动,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海北州公共法律服务”“海北普法”“刚察汉藏双语普法平台”等公众号、抖音号新媒体普法平台,开设“组团式大宣讲”“今冬明春法治宣传”“普法夏日行”等普法栏目,在各类新媒体平台推送普法短片40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法治宣传对象更有重点。以落实党政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为重点,严格执行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述法制度,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制定印发《关于委派相关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通知》《海北州法治副校长工作考评方案》等文件,对青少年法治宣传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内容、创新措施、严格要求,为推动海北州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法律明白人”培育,制定“五个一”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宗教场所法治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信教群众的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全州共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3000余次。

经验启示

组织领导得到加强。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的各方面全过程,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海北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州委、州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运行机制充分构建,确保普法工作正常开展。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落深落实、见行见效。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蔚然成风。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持之以恒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双百报告会”等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模范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遍地开花。

重点领域法治宣传深入人心。紧紧围绕州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好重点领域重点主题宣传。

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化。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议、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54次,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报告会200余场。4个县、50个州直部门(单位)和36个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述法”实现全覆盖。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150余次,宪法宣誓40余次。

普法责任制落实有力。各地各成员单位2021年至今累计开展“法律十二进+”活动3万余场次,以案释法10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7万余册,受教育群众达20万人。

普法方式创新有成。整合地方网络媒体资源,发挥微信群矩阵作用,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打造并传播《法润海北》《海北政法》等普法栏目,推出法治微电影《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系列宣传片》《海北检察防疫课堂》《未成年人保护》等优秀普法作品,源源不断为各族群众送上“法治精神食粮”。

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有序。稳步推进“州县乡村”四级广覆盖的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门源回族自治县建成全省首家民法典宣传教育基地,祁连县瑞士印象法治文化街、门源县税务局法治文化长廊被命名为青海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门源县人民法院、海晏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被命名为青海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成立“岗拉梅朵”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百名政法干警宣讲团、“八五”普法讲师团等普法宣传队伍,持续开展“法德大舞台”“马背宣传队”“法德直通车”等法治宣讲教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推出集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治文艺节目为一体的具有海北特色的普法品牌和优秀法治文艺作品。

依法治理落实有效。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法治宣传活动,修订和完善“四议两公开”、治理积分制、“红黑榜”制等村民自治制度。在“一核四治四微”“365调解室”“一核七化”等各县基层治理模式中,发挥法治宣传重要作用。


审核:贾平

投稿邮箱:hbzrmzf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