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农牧业经历新变革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报道
海北州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以来,全州各地大胆突破传统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实践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尝试了许多新鲜有益的措施和做法,呈现出很多值得推广的特色和亮点,始终保持了农牧区和农牧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群众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发展思路日渐活跃和开阔。从存在疑虑、等待观望到积极主动参与;从单家独户自产自销到适度规模种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完全依赖土地、草场到逐步脱离土地、草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从传统作业到农机耕作和推广运用现代科技;从忽视、牺牲生态到重视、保护生态,群众的思想解放贯穿了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快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意识更加强烈,依托优势、围绕市场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农牧区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努力摒弃分散、粗放、低效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大胆调整思路,深化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以股份制经营为主,委托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农机专项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模式。在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带动下,全州农牧业和农牧区改革发展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上实现了“逐步转变”。
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农牧业发展逐步融入市场。全州各地采取村党支部牵头、能人带动等形式以及农牧民集资入股、生产资料整合重组等多种途径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专业性、综合性服务,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农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农牧业龙头企业、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牧区经纪人队伍逐步壮大,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牧户”“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经纪人+农牧户”等多种发展组织形式,构成了有助于农牧业经济广泛参与市场竞争的桥梁和纽带网络。
科技推广运用力度加大,发展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试点工作以来,农牧业实用科技的推广运用取得了新突破。牧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大藏系羊本品种选育和野血牦牛种公牛引进力度,稳步推进种公羊集中管理,加快建设良种畜繁育基地,不断优化牲畜种群结构,三年间,全州共引进藏系种公羊3034只、野血牦牛种公牛1265头,建设良种畜繁育基地12个、繁育良种畜6032只,全州牲畜良种化程度达到60%;大力推广了绵羊胚胎移植、冻精冷配、青草微贮、桔杆氨化、科学配方饲养等现代农牧业实用科技,畜牧业科技含量稳步增加。农区积极进行良种串换,加大传统优势农业的品种改良力度,广泛推广甜脆豆、食用菌等农业新品种,2010年,全州农作物粮油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6.4%和97.3%,经济作物、特色作物比重达到70.3%。农机耕作快速融入农业生产当中,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农牧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