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着力解决原农事队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农事队是在大集体时代,为了发展牧区饲草料种植,提高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而组建起来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组织。随着农牧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农事队逐步退出了原来的服务领域,其生产资料随之划分承包到户。目前我州现存农事队共17个,其中祁连县6个、海晏县11个,总户数724户,人口2583人。由于历史原因,农事队分配到户的草场、牲畜等基础性生产资料相对较少,加之农事队性质的特殊性,在实施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惠农政策、扶贫开发项目等支农项目时难以纳入,由此造成农事队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好原农事队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一、稳步推进农事队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各地及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消除区别对待的错误认识,将牧区农事队纳入农牧区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同等对待。按照国家和省州有关政策对有一定条件的农事队进行土地、草场和牲畜整合,发展集约化经营,成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现有的土地资源和饲草料生产基地的优势,通过舍饲、半舍施养殖,建立牛羊育肥基地和集中养殖小区,实行集约化经营。
二、加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倾斜和扶持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州县今后在安排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暖棚、日光节能温室、水利设施、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项目时优先倾斜到农事队。今年州县农牧部门在项目分配上统筹安排,给每个农事队优先解决畜用暖棚5幢。
三、对符合条件的农事队困难群众逐步纳入低保。对农事队低收入和贫困群众,通过扩面和提标等动态管理进行调整,对符合条件的逐步纳入低保。今年每个农事队先安排4户贫困户纳入低保,其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和贫困群众在以后逐步纳入低保扶助范围。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挥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银行信誉担保体系,安排贴息贷款。州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每年州上安排20万元,祁连、海晏两县分别各安排20万元对农事队群众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具体办法由各县自行制定,连续扶持3—5年,帮助农事队群众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收入。积极发挥州、县联点单位进行帮扶和百村联百企的作用,扩大资金和项目扶持。
五、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在农牧民技能培训方面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农事队农牧民参加,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让更多群众走出家门,争取向二、三产业拓展,力争劳务输出规模有大的突破,实现多渠道增收。要求各县和部门针对农事队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