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靓海北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自海北州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海北州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谱写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新篇章,在速度、规模和质量上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态效益初见成效,生态建设蓬勃发展。五年来,州环保部门坚持走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的路子,使全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组建了环境监察机构,结束了全州环境管理有名无实的历史,环保走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围绕重点区域、流域和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已达标企业巩固率达100%。城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完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标准,达标率为100%。各项监测指标均控制在国家计划指标以内。严把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使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实现了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同时,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全州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共清查各类排污企业154家,处理解决群众投诉和举报,从根本上维护了广大公众的环境利益。

  五年来,我州明确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要求,每年制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通过加强调度和督查,推进减排措施的落实,共削减化学需氧量234.38吨,二氧化硫979吨。2010年完成了祁连山酒业有限公司废水治理项目和海晏县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削减化学需氧量77.7吨。20073月和5月分别关停了两台2×12MW小火电发电机组,削减二氧化硫593吨,200812月份分别关停了5家屠宰行业和1家白酒制造行业,削减化学需氧量104吨,2009年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2.3万吨,削减二氧化硫386吨,化学需氧量20.6吨,2010年淘汰关停1家屠宰行业,削减化学需氧量17.5吨。强化重点污染源达标考核工作,14家重点考核企业达标率在86%以上。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率达100%,基本实现了重点污染源持证排污。积极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效巩固了减排成果,20108月,通过对青海西海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关停了3个小矿井,削减化学需氧量14.58吨。

  全州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投资3819万元,完成了总库容184.9万立方米垃圾处理设施。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了70%以上。投资1840万元,建成了海晏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改变了全州生活污水处理率为零的历史。投资794万元,实施了全州医疗废物处置项目,使全州医疗废物处置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轨道。原海北化工厂铬渣治理进入拉运处理阶段,被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已纳入国家“863”计划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稳步推进,五年来共投资516万元,完成了5个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改善了农村环境设施基础。全州环境监察能力建设争取中央资金870万元,环境执法装备和监测装备明显提升,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投入资金980余万元,其中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海北州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项目,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湟水河流域金滩自动监测站,投资500万元建成了门源县大气背景站项目,投资90万元建成了西海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项目,投资80万元建成了西海镇酸沉降自动监测项目。

  五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州累计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32.97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共完成三北建设总任务7.13万亩。防沙治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10—20%提高到30—40%,最高地带可达60—80%左右。退耕还林工程初见成效,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7.4万亩,完成投资18142.4万元。截至目前,全州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357.22万亩,新增管护面积31.53万亩。绿化干线公路1056亩,州、县城镇及外围村庄绿化2486亩,投资581万元。加强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查处各类案件78起,破获72起,破案率达93%,挽回经济损失456.5万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增加趋势。我州537.78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4.8万亩,低效林改造3.3万亩以及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围栏封育补播5.6万亩、改良草地79.5万亩、灭鼠75万亩,建成围栏草地673.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