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一线见闻:祁连着力打造文化品牌
兴建祁连县文体活动中心、祁连县影视中心、祁连县旅游景点露天演艺场、祁连县黑河奇石文化产业园区设施、文化休闲旅游一条街,建成祁连山影视拍摄基地。新图书馆全面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建成祁连县文化遗产展览中心,兴建县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综合体育馆、文化公园、文化产业园区、田径体育场、游泳馆、广播电视转播台演播厅、影剧院。在农牧区兴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群众综合健身馆、村(社区)群众综合健身广场、乡镇广播电视转播站、村广播电视站、建立乡镇流动电影放映队、续建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形成县有园(文化公园)、镇有站(文化站)、村有室(文体活动室)、家有户(文化中心户)的公共文体设施体系。
加大民族民间艺术品加工业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较强竞争力的民族民间艺术品加工业引入市场,扶持培养民间艺术品制作能人和优秀人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重点开发祁连玉、牛羊头饰品、动物标本、刺绣加工制作等艺术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寻求多种途径的展示机会,积极向外推介文化产品。注重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在产品制作、创新上依托高新技术,积极与市场需求接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依托马术、摔跤、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打造集观赏、参与、趣味为一体的文化体育品牌。合理利用全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挖掘文化资源上下功夫,在旅游开发上做文章,走文化与旅游强强联手的路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打造文化旅游优势品牌,拉动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按照“旅游文化化,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要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业。继续打造环湖赛祁连赛段、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等具有祁连特色的品牌文体活动,同时,举办国际性登山探险、徒步、热气球漂流、休闲露营、滑翔飞行等活动。
坚持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地域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剧目。深化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展演出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节目创作策划和举办演出活动,提升祁连山文艺演出队演艺水平,激发民间业余文艺演出团体活力,不断提高舞台剧目创作水平,主动走向省内外演出市场。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打造原创作品,创作文艺精品。拓宽艺术培训领域,广开艺术培训渠道,发挥能人效应,提高艺术品位,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艺术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县文化馆的作用,开展多种艺术培训活动,积极探索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级职业技术教育主阵地,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职业教育培训范畴,增设民间是艺术类培训科目,加大对农牧民文艺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类优秀人才。把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搞好对经营性娱乐场所的布局调整,支持社会资本兴建新型健康的娱乐场所,倡导特色经营,加强引导,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培育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娱乐文化企业,引进和开发现代史上娱乐项目,着力培育娱乐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规范管理,加强引导,以正确的导向,健康的内容,优质的服务为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依靠市场力量,发展网络产业,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加强网络媒体对文化艺术精品的推介,提高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积极与省内外电影拍摄行业合作,激励创作和拍摄反映祁连人文资源和反映民族文化的电影电视剧;积极创作反映祁连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风土人情音乐歌曲光碟的出版发行,不断提升祁连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