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全面推进 海北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2011年,全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紧紧围绕五项重点任务,在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村医工作补助标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方面突出海北特色,并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为85项指标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取得显著成绩。
一、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新农合参合率100%;已将新农合筹资标准从人均170元提高到人均315.7元,比全省人均标准提高15.7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一般诊疗费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刚察县、海晏县将个人承担的1元费用予以减免。8月底,完成了全州新农合移交工作。
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明显。州、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州、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90%以上,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备率、使用率达到100%。全州补助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资金657.79万元。全州各级医疗机构药品全部参加省级统一采购配送,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83.06%,国家和省增补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20%,基本药物两天配送到位率97%。
三、健全乡村医生补助及扶持政策。全州280名乡村医生全部纳入工作补助范围和新农保养老保险范畴,农村、牧区村医补助分别提高到11000元/年和11840元/年,比全省标准高5400元和6240元。同时,每名村医发放水、电、暖补助1000元/年,对具有中专学历或执业(助理)资格人员再增加1000元/年,各县还对村卫生室年补助工作经费2000-3000元。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以州县级医院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州实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位资金共计5246万元。 169个村卫生室改扩建和维修项目全面完成;3000座卫生厕所全面建成;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正在安装调试。二是强化医疗便民惠民措施。各医疗机构重点在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便民惠民措施等方面采取措施,简化就医程序,深入组织开展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分别制定了无假日门诊、控制抗菌素类药物使用等管理办法。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81.82%;儿童规划免疫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3.77%和92.28%,住院分娩率为98.3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管理率均达到100%,住院分娩补助到位率100%。
六、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实施。祁连县人民医院和门源县中医院列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各项医改任务全面完成。各县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药事服务监管中心等机构,基本达到了“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各乡镇卫生院积极推行岗位管理制、职务聘用制、竞争上岗、新进人员公开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全州乡镇卫生院人员总量核定新增加81名,人员总量达到445人,比原来新增22.25%,解决了基层卫生专业人员紧缺和不足的问题。完成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任用和全员聘用工作,实行定编定岗。对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行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