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海北向“文化名州”大步跨越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1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旅游基地、青海民族文化音乐城(海晏王洛宾音乐体验基地)、门源百里花海文化生态体验基地、西海广播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祁连宝玉石研发基地、刚察民族工艺品研发基地、岗什卡登山滑雪基地……走进海北,犹如走进了文化的圣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精神的家园。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遗迹、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海北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州向文化名州的跨越过程中, 围绕“文化名州” 建设目标,使文化产业成为海北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全州文化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138万元,增长34.1%。
  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精品发展五大发展战略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出了海北“以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文化发展方向。依托文化资源,通过文化项目的扶持,建设门源东旭村“高原桃花园”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示范点、门源高原生态文化体验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刚察沙柳河湟鱼文化产业园、刚察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海晏哈勒景马背民族文化体验园等一批具有示范、辐射和推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品牌文化。
  “大美青海·梦幻海北”。在保护和发展中,海北筑起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以昆仑文化和青海湖为文化主题,展示昆仑文化内涵,延伸昆仑文化精神,丰富青海湖文化内容,优化特色文化产业布局,构筑“一核三带四区”的文化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和文化园区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一鱼一湖、一鹿一玉、一花一马、一鸟一山”等文化品牌,囊括了刚察、祁连、门源、海晏四县的文化发展优势,整合地域、生态、历史、民族、宗教、草原、红色文化资源,确立了“一县两品”的发展思路。目前,海北州已完成了刚察藏文化创意产业园、沙柳河湟鱼文化产业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园、门源高原生态文化体验区、海晏哈勒景马背民族文化体验园、昆仑青鸟文化创意园、“中国原子城”红色文化产业园7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发展基金规模增至400万元。
  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海北州大力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全力抓好“中国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景区青海民族文化音乐城建设等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强海晏王洛宾音乐体验基地和门源“百里花海”生态文化休闲基地等建设,以“文化塑州”为发展理念,切实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企业和特色经营户,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文艺团体和民间工艺大师代表国家走出国门开展文化交流。
  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传播文化。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金银滩草原之夏文化活动周、全省藏族拉伊大赛、羔羊美食文化节、门源油菜花节、刚察观鱼节等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使海北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体育节庆活动,成就了青海湖、原子城、金银滩、沙岛、油菜花、祁连山、藏家风情、马术表演等一系列金字品牌,同时也为海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截至5月底,全州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759万元,同比增长29.4%。接待游客72.78万人次,同比增长17.6%。

 
 
(责任编辑:金波、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