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卫在海北就高原现代农牧业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8月6日至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小青陪同下,深入海北藏族自治州,就高原现代农牧业、新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城镇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社会管理创新以及教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强卫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夏秋之交的沥沥细雨,把海北草原装扮得格外迷人。3天时间,强卫书记冒雨奔波,先后深入海晏、刚察、祁连和门源四县调研考察,看规划、查设施、听汇报、入工地、访牧户,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东旭村,一个位于门源县仙米林区的小村庄,紧紧围绕特色做文章,短短两年实现跨越发展。一年前,东旭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从种植青稞小麦到树种育苗,让村民走上脱贫之路,他们的做法吸引了强卫书记前来视察。一年后,东旭村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契机,立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迷人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藏族风情,启动乡村旅游,打造“高原藏人农庄”乡村生态旅游。精美的门楼、整修一新的藏式民居和正在修建完善的旅游活动场所给再次来到这里的强卫书记留下深刻印象。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藏族群众纷纷向前,给强卫书记一行献上圣洁的哈达,感谢党的惠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生活。强卫详细听取村里的旅游规划,认真查看旅游配套设施,并走进农家和村民亲切交谈,询问旅游收入等情况。强卫希望继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丰富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好这个“高原桃花源”,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县,围绕特色做文章,着力培育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是近年来海北州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海晏县,藏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首次引入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生态种植养殖、科技培训、物流配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为环湖地区最大的果蔬生产基地;哈勒景村建设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舍饲特色养殖,实现了农牧民的组织化、养殖规模化和科学化,推动农牧民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刚察县,强力打造海滨藏城品牌,以保护湟鱼为特色,建设湟鱼家园,修建河道景观,大力发展“放生”等湟鱼文化、开发旅游观光项目。在祁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强力推进“东方瑞士”旅游事业,八宝瑞士风情街、卓尔山等景点景区建设如火如荼,中天泰祁连大酒店等一批高档次酒店正在拔地而起。强卫希望海北继续突出特色,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大建设力度,按照“三区建设”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海晏县哈勒景村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点,一群群体型肥壮的大雁吸引了强卫书记一行的目光。刚察县黄玉农场,从西藏引进藏香猪进行舍饲养殖让强卫书记一行印象深刻。从传统牛羊养殖到大雁、藏香猪养殖,养殖结构的调整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祁连县结合扶贫项目实施,引入百年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群众种植食用菌增收致富;围绕丰富的蛇纹石资源,引入鸿福矿业有限公司,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和宝玉石加工,发展前景看好。强卫要求海北州无论是在农牧业结构调整还是招商引资中,要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创新意识,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与活力。
今年以来,海北州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与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动员干部深入一线,全面实施村容村貌整治活动,让农村牧区既有新房、更有新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调研沿途,一栋栋崭新的民居、粉饰一新的围墙、整洁的乡村道路,成为群山草原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强卫深入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门源县东川镇孔家庄村,走村入户,实地了解村容村貌整治情况,查看基础设施。他指出,海北州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使用,以政府奖补形式撬动群众积极筹资、投工投劳,工作推进力度很大,效果明显,得到了群众广泛拥护。特别是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广大干部积极转变作风,践行“三个干事”,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手把手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增进了各族群众的团结,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强卫希望海北州积极总结,把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全省。调研中,强卫还视察了海晏县、刚察县、祁连县和门源县的城镇建设和新城区规划建设情况。
强卫十分关心民生事业,他专门视察了海晏县群众文体活动中心、集中供暖建设项目、民族寄宿制小学,西海镇城西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民族文化音乐城项目、刚察县高原海滨藏城核心区建设项目、祁连县行政服务中心、祁连县民族中学和县城游牧民定居点建设情况,希望海北州继续努力,把惠及民生的各项工作做好,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强卫还视察了浩门农场现代特色农业。当了解到农场从种植到收割,实现90%以上机械化时,强卫希望农场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科技经营和管理水平,实现更大的效益。
调研中,强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以赴完成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作者:吴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