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着力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海北州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发展意识,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海北州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海北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定》、《关于培育发展海北州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海北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海北州祁连山文学艺术奖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加快发展海北州体育事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财政扶持等具体的扶持措施,设立了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特别是加强领导,成立了海北州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海北州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协调领导机构。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原子城纪念馆、西海体育场、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投资1亿多元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进社区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批文化惠民工程,解决了未通电地区农牧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文化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依托资源优势,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打造了青海湖、祁连山、金银滩、原子城、百里花海等地域旅游文化品牌,创建了5个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1个国家级文明旅游风景区先进单位。王洛宾音乐艺术节、门源油菜花文化艺术节、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刚察观鱼放流放生节等节庆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的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四、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型民族歌舞《碧海云天金银滩》和《青海花儿》、《走遍中国·走进海北》、《天边的情歌》等影视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出版发行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经典歌曲》等一批反映海北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音乐作品,完成了《海北文物》、《海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北民俗》等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出版了《海北文化旅游丛书》、《我们和玉树在一起》等图书杂志,文艺创作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五、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西海郡故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海郡故城同时被列入第一批丝绸之路中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州新发现文物点128处。至目前,全州共有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8项列入省级保护名录,1人列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11人列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海晏县被文化部命名为“赛马之乡”,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命名为“回族宴席曲之乡”。
六、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开发了宝玉石产品、奇石产品、动物标本制作、民族服饰、剪纸、石刻、蜂蜜产品、民族歌舞演艺等文化产品,文化娱乐、艺术服务、文化会展、文化旅游等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培育和发展了祁连县黑河源民族工艺品加工厂、祁连山民族工艺品制作销售公司、海北华瑞藏毯公司、门源雪梅鞋业公司、海晏洋吉拉姆工艺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经济实体,发挥了带动、辐射作用。祁连县翠光宝玉石公司、刚察县梦之湖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列入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祁连县祁连山黑河奇石园、海晏县河湟剪纸中心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祁连县伊圣源开发公司被列为第三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