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民生:奏出草原和谐发展强音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4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当矗立在金银滩的这一巨幅宣传牌映入到我们的眼帘时,一股暖意荡漾在我们的心头。“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海北藏族自治州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作头等大事,加快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办民生,肯花钱,更要会花钱。海北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连年保持在70%,在2011年达到79.2%基础上,今年1—10月份突破80%。“要把各族群众热切盼望、迫切需要、具备条件的民生工程先建设起来,力争早日惠及民众。”海北坚持实行“民生财政”,落实“民生预算”,将民生工程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系列数字,直观地反映出了海北对民生的关注度:

  ——2010年海北投入11.5亿元,实行了建州以来最大的教育布局调整,2011年,州财政新增支出1.46亿元,“州办高中、县办初中、乡办寄宿制小学、村办学前教育”的新格局形成,初步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共享。

  ——2011年“两基”通过国检,在全省率先设立了3100万元的民族教育发展基金、每年140万元的贫困生助学基金、1000万元的贫困教师扶助和优秀教师奖励基金以及1000万元的教师培训基金。

  ——2011年斥资7.55亿元实现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加快了“一村一景一特色”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2011年先后投入2688万元解决了未通电地区3523户农牧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广播电视基本人口全覆盖……

  民生连着民心,做好了,振奋民心;多办事,更要办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海北办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的民生投入,不断夯实的民生政策,让海北的民生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城镇养老、工伤保险扩面和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低保、救济救助持续推进,新农保参保率为全省第一。

  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保框架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农合、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省州“一卡通”,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多项措施走在全省牧区前列。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帮扶、小型调庄移民、党政领导机关对口帮扶等多渠道扶贫,7.4万人实现脱贫。

  牧区人畜饮水半径缩小到1.2公里以内,农牧区通电覆盖率达到100%,96.6%的乡镇通油路,54%的村实现道路硬化,88.15%的村通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

  民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怎样才能真正办的群众需要,办到群众心坎上?近年来,海北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克服财政底子薄、欠账多的困难,州县两级政府对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做“减法”,对民生投入做“加法”,集中资金重点保证和改善民生,将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落到实处,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解决百姓安居问题,成为海北民生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将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作为惠民的一项重大工程,实行了由国家、省、州、县和个人“五人抬”的方式,建成投入使用保障性住房近3万套,其中游牧民定居建设集中率达到75.3%,州县财政投资1855万元,彻底解决了特困农牧民的住房问题,农牧区砖混结构住房比例达到74.9%。

  “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就业难”成为一直制约着海北各族群众和谐、富裕发展的瓶颈。怎么突破?在对“零就业家庭”开展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政策之外,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订单服务”、税费减免等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了就业岗位,今年1—10月份,海北州新增就业302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39人,“4050”人员就业1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控制在4.2%以内,完成劳务输出5409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通过安排见习岗位、公开招录、支持创业等措施,海北籍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帮助困难群体,成为海北每年谋篇“民生文章”时优先考虑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85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新增582人。将新农合最高报销限额提高到10万元,实现更大范围的风险调剂。孤儿、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州发放低保、临时救助、燃气补贴等民生求助资金8072万元,有效保障了3.6万余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项项民生新政温暖了民心、凝聚了民气,也激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事关民生的工程在海北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涉及生活、就医、住房、就业等民生保障的网络在海北越织越密。“‘小财政办大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福祉,让每一个勤劳的海北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海北州州长尼玛卓玛的话语言犹在耳。(作者:何汀 宋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