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做深做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前期工作
今年,海晏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涉及4个村834户,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涉及18个村1628户,全县村庄整治建设任务重,涉及全县30.5%的农牧户。为确保今年村庄整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按期完成,县委、县政府坚持“六个在先”,组织各乡镇、各部门提前着手,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顺利启动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考察学习在先。为进一步拓宽乡村干部抓好村庄整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县委、县政府于1月份组织30余名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赴门源县青石嘴镇和泉口镇实地观摩考察“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工作,深入学习了兄弟县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具体实施步骤等细节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就贫困户无力实施等突出问题与所在乡村干部进行了探讨交流。同时,各乡镇还自行组织乡村干部到湟源、平安等地观摩学习,为有效应对我县村庄整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顺利推进“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是坚持安排部署在先。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海晏县关于深入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海晏县2013年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方案》,于1月31日召开会议对全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活动的目标任务。同时,将联建工作纳入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将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各联建乡镇和联建村迅速行动,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周密动员部署,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坚持调研规划在先。为在村庄整治工作中突出村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提高整治效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各乡镇和农牧、发改、建设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项目村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对村庄地形、村内设施分布以及农牧户庄廓院墙等进行了实地测量,全面详实地收集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样式、一村一风格、一村一特色”的原则,认真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光明、东达、金滩三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其余各村规划将于3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是坚持沟通对接在先。为加强和联点单位、共建企业的联系沟通,积极赢得援建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元月份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到青海日报社、青海师大、中石油青海销售公司和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等共建单位,主动汇报衔接,就帮扶的内容、方式及资金落实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全面沟通协调。同时,主动邀请各共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到联建村实地调研,了解掌握情况,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进行了全方位工作对接,形成了广泛共识,目前各共建单位均与共建村签订了帮扶协议。
五是坚持动员发动在先。年初以来各乡镇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会、座谈会、党员大会等多种有效形式,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经过深入细致地宣传发展,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踊跃投工投劳,广开筹资渠道,提前着手准备砂石、水泥等建材,自行拆除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形成了建设新村庄、创造新生活的浓厚氛围。
六是坚持项目整合在先。为确保整治效果,县委、县政府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积极整合农村奖励性住房、危房改造、基层卫生院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饮水安全以及绿化、电力、通讯等项目资金,向整治村倾斜投入。目前,已整合项目资金3274万元,其中基层卫生院建设项目资金90万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资金430万元、通话过程项目资金1800万元、新农村绿化项目资金20万元、通电工程项目资金466万元、饮水安全过程项目资金468万元。农村奖励性住房、危房改造等项目正在积极协调落实。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项目村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提升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