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新型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不强。工业企业数量少,普遍规模小,现有中小企业8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4家,微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抗风险能力极弱。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现有工业企业及产业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消耗来实现其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由于受技术开发条件和企业布局等方面制约,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有很大难度;企业装备落后,精深加工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
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条件差。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两少、三小、四低”的现象突出,“两少”:即大中型企业少、骨干企业少;“三小”:即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小、市场容量小;“四低”:即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低、工业化程度低、对财政贡献率低、对就业的拉动率低。
四是工业发展融资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工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多数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资本积累小,升级转型能力弱,融资困难,项目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普遍短缺,工业投入不足和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五是县级财政困难,项目支撑少,致使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进区企业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制约了园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主要对策
(一)积极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要大力发展煤炭产业。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煤炭生产规模,重点开发宁缠、卡洼掌地区的煤炭资源。二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促进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三要大力发展金属及非金属产业。提高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规模和水平,延长加工深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向轻工产业、新型材料等产业延伸。四要大力发展电力产业。坚持梯级开发、滚动发展,壮大电力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五要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引导传统建材企业挖潜改造,大力发展免烧砖、商品砼等新型建材产业,提升产品质量,逐步形成专业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不断提高建材企业的财政贡献率。
(二)加快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建设,努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把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十二五”期间提升我县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一项重点战略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以浩门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多产业发展区和泉口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区为主的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着力提高产业聚集发展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工业规划为指导、以市场规律为准则,充分利用门源县特色和优势资源,切实抓好项目的策划、论证、筛选、储备和推介,争取论证一批、成熟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洽谈一批、成功一批。
(四)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竭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并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五)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一要加强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二要加强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