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扎实推进医改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3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今年以来,门源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医改重点工作。
  一是医保保障工作扎实有效。2013年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100%,职工医保参保率100 %;城镇居民参保率96.1%。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已纳入职工医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为416元,比省定标准高16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分别由原来的5.5万元和8万元提高到10万元;城镇职工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5万元。21种重特大疾病的最高支付限额达到20万元。县级医疗机构选择40个病种、乡医疗机构选择24个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付费,农牧区正常孕产妇执行免费住院分娩限价垫付每例500元政策。
  二是医疗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行三统一,乡、村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率分别达到100%,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部执行网上采购管理,并继续实行零加成销售。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8元。参加职工医保人员用个人账户基金支付,参加居民医保、新农合人员分别在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中支付7元,个人承担1元,并纳入HIS系统结算。
  三是服务供给能力得到加强。投资180万元的泉口镇卫生院和泉沟台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青石嘴中心卫生院远程会诊、教学系统运行正常。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电子病历等功能比较齐全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并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为城乡居民人人拥有健康卡和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健康档案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完善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建设、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公用经费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等经费由县财政全额预算。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取消乡镇卫生院行政级别,实行人、财、物归口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的目标。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足额到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优绩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五是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积极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负责制”。实行“药物使用问责制”。在实现“三个提升”、“三个降低”、“三个满意”目标上下功夫,与2012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上升19.4%,住院人次上升43%,手术人次上升55%,住院天数下降了0.6%,病床使用率提高到了96.3%。门诊均次费用平均下降11%,住院均次费用平均下降2%。
  六是卫生服务均等化显著提升。全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85%以上;农牧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每人每年提高到了40元;认真落实妇幼保健工作分片包干责任制,目前,两癌筛查工作全面开展。对上级专业机构确诊的1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登记造册,城乡居民健康教育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5%和80%;完成了8000座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分配。以鼠疫为重点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完成了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传染病报告及时准确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