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三个动作精细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3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自门源县中医院被列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以来,门源县坚持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改革路子,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多次、全方面调研的基础上,狠抓三个动作,积极推进改革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抓好规定动作,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起好步、开好局。近三年来,门源县不断增加政府投入,改革补偿机制,为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中央拉动内需项目,投资建成了810万元的住院医技急救综合楼;省级政府投入资金820万元配备了CTCR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建立并开通了医院信息管理及远程会诊系统;县财政先后投资400多万元配备了必须的临床诊疗和办公设备及附属设施建设等,建立了信息管理和医院专用10千伏高压输电和自备电源系统,新建了六人舱高压氧治疗舱一座。

抓好自选动作,确保公立医院改革有特色、出亮点。通过实行院领导聘任制、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聘用制,基本实现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的目标。同时,创新医院管理体制,建立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技术易难程度、群众满意度为主体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考评机制,绩效分配原则上向临床一线倾斜,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按收入量和经济指标考核的传统作法,为医院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所有药品(包括一次性医用耗材)全部执行零差率销售,2012年,政府补助差价104万元;继续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和新农合一免四减政策,2012年共减免药物差价187万元,一免四减”13万元。

抓好结合动作,确保公立医院改革见实效、出成果。积极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负责制,实施一站式服务,实施率达100%;完善了无假日门诊制度,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缩短部分检查项目时间,并优化了检查结果查询工作;落实了医学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等检查互认制度;实行患者即时结报制度,提高了报结效率;建立了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有效化解了三长两短(候诊、取药、交费时间长、检查诊疗时间短)的问题。特别是执行先住院后结算制度以来,实效显著,给群众就医带来了极大便利,深得广大群众赞誉。2012年门诊、住院、手术人次分别上升了11.2%28.9%35%,住院天数下降了1.5天,病床使用率提高到了95%。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分别平均下降了18.8%10.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50%下降到了43%,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1%下降到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