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祁连县以八宝镇为中心,峨堡镇、默勒镇、野牛沟乡为三个重要发展城镇,阿柔乡、扎麻什乡、央隆乡为周边卫星集镇的三级城镇发展体系,加快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全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1、严把“规划”关,在打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调整完善《祁连县城八宝镇总体规划》,着力搞好城东区风景园林修建性详细规划,老城区整治、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县城绿地、绿道建设规划,编制全县自然景观、地域风情建设规划,划分片区,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实施公路沿线乡镇建筑风貌和景观建设,为打造“祁连山大草原”、“东方瑞士”的旅游名片提供基础保障。以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着力搞好城镇标志性建筑、景观建设规划,对县城三个片区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及主要地段进行总体景观设计以突出建筑艺术性和地方特色,营造良好的城镇建筑景观。
2、严把“服务”关,在加大城镇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一是不断完善城镇道路交通体系。积极争取实施环城南路、水磨路等工程,争取改造建设东村路、西村路、砖厂路等城中村道路工程,完成道路框架连接,形成更加合理便捷的城镇交通体系。二是争取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依托项目支持,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改造、电网线路改造项目。加大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县城停车场、公共厕所、集贸市场、服装、建材、餐饮、家电等专业市场和街道建设和旅游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方位提升城镇品位。
3、严把“管理”关,在增强城镇化建设“活力”上下功夫。一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城镇化建设的扶持投入力度,以充分体现地方财政对乡镇公共事业的支持和导向作用。二是借助外力驱动发展,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参与城镇建设;三是用活土地资源,突破土地约束瓶颈。尽快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镇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城镇建设严格按照“两个规划”实施,统筹兼顾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在现有用地计划指标中,确保城镇建设用地的需要。三要完善资金筹措机制,扩大融资范围。建立“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发展、企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城建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企业、银行等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等行业领域。对现有供水、供暖、垃圾处理、出租车等资产运用多种方式,公开招标,进行整体或部分移交,转让经营权,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行效率。
4、严把“经济”关,在做强城镇支撑产业上下功夫。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一、二、三产业相融。一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结合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依托冰沟工业园区和野马嘴工业园区,加强煤炭、铅锌、有色金属、宝玉石等县域传统工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各镇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建立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加快牛羊肉屠宰、牛奶加工等特色工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人口转化能力。二是将城镇化与服务业相结合。建设城镇立足于当地农牧业经济服务,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化经营和农牧村服务业,努力形成农畜产品加工基地,集散中心及信息、技术服务和文化中心,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产品销售、娱乐消费等服务业。加强高原流通服务业发展,抢抓工业强县和“一圈三线”旅游发展战略机遇,快速吸引大量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加大流通服务市场建设,着力打造玉文化产业园、鹿产品特色产业、黄蘑菇加工、物流园等特色市场功能,通过招商引资充实欧式风情街商业业态,不断提升现代商贸流通业。
5、严把“旅游”关,在发挥旅游辐射带动作用上下功夫。紧扣全省“一圈三线”发展战略,立足“绿色、生态、特色”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包括城乡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内的旅游配套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加快包括农村公路在内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高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县城形象品位,着力开发以瑞士印象街为主的集购物,休闲、文化功能相融的特色商业街区和大型购物商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快速提升祁连新县城的档次和水平,并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以餐饮,住宿和服务为主的行业发展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山清水秀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壮大“农家乐,牧家乐,度假村”以卓尔山景点,水上大世界,瑞士印像街,石林,鹿场,冰沟等林区和独有的地理自然环境为重点,吸引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休闲、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以此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山东对口资源这一平台,加大对旅游业基础设施必要的投入,保证至2015年每年开发一个景区、打造一个景点,使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国家4A级景区“东方瑞士—天境祁连”品牌更响更亮。通过政府设立农牧家乐专项扶持资金和酒店奖励基金,不仅是发展提档升级,更注重的是引导其良性竞争,净化旅游市场,提升祁连美誉度。按照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加快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大景区开发力度,提升祁连旅游的品质和档次,吸引更多的游客。二是借鉴欧洲民居花卉设置、街区小品布局等先进经验,大处规划、小处着手,以精细化的工作理念,积极推动我县居民住宅阳台设置各具特色的花卉,街区以风格均已的方式布局盆花,并加以街区小品、效果灯箱等,全面增强城镇绿色、增加游客看点,扩大祁连的影响力;借鉴欧洲建筑风格,结合祁连民俗实际,有序推进全县建筑物穿衣戴帽工程,基调以古朴、自然为主,有效促进旅游业与城镇的融合,全面打造祁连秀而美的城镇美景。三是以酒店联盟、商品企业联盟、农牧家乐联盟的组建方式,尽快组建成立祁连县游客服务中心,通过统一门牌、规范市场,对游客提供就餐、住宿、游览、租赁车辆等一条龙服务。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县域内策划各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地接产品,制定并实施规范的地接业务操作流程,为游客满意服务。以草原、河水、峡谷、民俗为依托,开发游客参与性互动等项目,如探险、漂流、体验游等。四是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我县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6、严把“制度”关,在推动农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等突出问题,逐步使进城落户农牧民真正变成市民,享有平等权益。一要坚持就业为本,实施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并举的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充分就业,制定与宏观经济紧密结合的积极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要加快产业集散区建设,为农牧民就业提供场所。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农牧民就近就业,稳定就业。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参保政策,将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增强失业保险基金风险防范和保障能力,巩固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调解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解除纠纷的后顾之忧。三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适度放宽放开城乡落户条件,积极引导本县籍农牧民向县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四要完善拆迁安置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好拆迁赔偿实施方案,并加大拆迁安置宣传力度和工作的公信度,透明度,做到依法、公正、公开、公平拆迁安置,营造风清气顺的城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