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察县筑牢六个基础“桩”力促共建整治活动显成效
自全州“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刚察县把共建整治活动作为全县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主动进位,狠抓落实,强势推进,筑牢六个基础“桩”,力促共建整治活动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
一是筑牢组织领导基础“桩”,以有力的组织保障推进共建整治活动。及时成立共建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全县共建整治工作,协调研究重大问题。并下设办公室和综合组、规划编制组等“一室七组”工作机构,依据各自职能开展相应工作,由“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每半月向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共建整治活动进展情况,研究部署全县共建整治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由县委统一指挥,各部门协调配合,乡村狠抓落实的“三级”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筑牢责任落实基础“桩”,以明确的职责分工推进共建整治活动。一方面,建立“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县级、乡镇领导联点和县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制度,29名县级干部联点共建整治村,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每星期深入村社2次,对联点村共建整治活动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把关,调查分析联点村在共建整治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联点村解决实际问题。各县级联村领导每半月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共建整治村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县委与29名县级联村领导签订“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县级联点领导联村工作目标责任书,与9个涉农部门、单位签订“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争取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与5个乡镇签订“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乡(镇)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全县20个共建整治村签订目标责任书,村与农牧户签订了共建整治目标责任书。
三是筑牢引导宣传基础“桩”,以良好的舆论氛围推进共建整治活动。明确共建整治任务、目标要求和责任措施。各乡镇、村以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为契机,通过设立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入户走访、发放资料、召开各层次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群众,广泛宣传共建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目标和要求,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把共建整治活动作为走基层、转作风、树新风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各乡镇、各共建整治村的典型做法、先进经验,突出经验推广、活动进展、群众参与等重点工作,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农牧民群众的宣传面和知晓率达100%。
四是筑牢督查落实基础“桩”,以严谨的督查机制推进共建整治活动。抽调两办督查室、县共建整治办有关成员组成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专项督查组,对各县级联点领导、各涉农部门和各乡(镇)、村工作开展及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并将工作进展情况每10日在县党政综合办公楼大厅进行公示。
五是筑牢合力共建基础“桩”,以完善的帮扶机制推进共建整治活动。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积极与省、州、县共建单位联系对接,主动汇报示范村共建工作思路、建设规划和需要支持的项目及解决的困难问题,邀请省、州、县联点共建帮扶单位赴结对村实地调查研究,协商共建工作计划和共建协议,积极争取省、州、县联点共建帮扶单位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各联点共建帮扶单位分别成立了“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暨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主动深入联点共建村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参与联点共建村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为扎实开展共建整治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7个共建示范村和省、州、县联点共建帮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13份,落实帮扶资金达919.65万元。其中:青海大学、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县人民医院和县总工会分别为哈尔盖镇公贡麻村落实共建资金100万元、100万元、9.84万元和3万元;州财政局为哈尔盖镇察拉村落实共建资金62万元,计划新建两用暖棚20幢,填埋大小料坑4万方;县经管站为察拉村落实帮扶资金12万元,计划新建暖棚15处;县财政局为察拉村落实帮扶资金69万元;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察拉村落实帮扶资金9万元;省总工会为沙柳河镇潘保村落实共建资金60万元,计划新建群众文化广场并配套相关设施等;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为沙柳河镇尕渠村落实共建资金200万元;吉尔孟乡秀脑休麻村已与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签订共建协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泉吉乡年乃索麻村落实共建资金50.975万元,游牧民定居房30套105万元,危房改造30套57万元,暖棚40幢32万元,培训经费10.135万元,电脑4台1.2万元;省邮政公司全权委托州邮政公司参与新泉村共建活动,州邮政公司为新泉村落实共建资金41.5万元。
六是筑牢后续产业基础“桩”,以扎实的共建整治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科学谋划,统筹考虑后续产业摆布和培育,坚持以改善民生、提高群众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旅游项目,根据民族特色和地理位置特点,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富民产业。目前,结合共建整治村农牧民群众技能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全县贫困农牧民培训中心,为广大农牧民群众举办厨师、泥瓦工、装载机驾驶员、村级导游、暖棚蔬菜种植、石雕、刺绣剪纸、缝纫剪裁等技能培训班19期,培训963人次,全县共扶持发展农家乐15家、牧家乐6家,预计年收入达572.4万元;青海湖旅游沿线藏家接待点30余户,户均预计年增收1.5万元;扶持发展藏香猪特色养殖基地一处,总投资达3290万元,项目可带动周边贫困农牧民共同发展,预计户均年增收8800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刚察县就业局2013年举办厨师、泥瓦工、装载机驾驶员、村级导游、暖棚蔬菜种植等技能培训班,现已举办装载机驾驶员培训班1期,培训100人次,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因地制宜从事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青海大学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在科技扶贫上形成长效机制,特别在良种繁育、两年三胎等示范点建设上给予科技指导,用科技帮扶共建整治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达到共建共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