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维权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消息来源:http://www.qhhb.gov.cn

  近年来,wo 州不断强化“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坚持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摆在工会维权工作的主要位置,认真探索维权渠道,不断创新维权形式,积极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维权新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着力构建农民工权益组织网络。深入研究农民工特点,在工会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组建方式和会员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出组织农民工输出地入会、劳务市场入会、集体登记入会等灵活便捷的入会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纳到工会组织网络中来,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自2003年门源县成立首家农民工工会组织以来,截至目前,全州共建立农民工工会16个,发展农民工工会会员6601人,其中女农民工会员1985人。
  着力构建农民工素质提升机制。把农民工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每年年初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和乡镇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认真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就业创业指南》等宣传资料,帮助农民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截至目前,全州共举办农民工各类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工1312人;举办农民工维权知识培训班6期,参加农民工820人;发放农民工用工信息、就业创业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3月份,在门源县先后举办电焊、挖掘机等技能培训班,接受爆破作业培训的235名农民工均拿到爆破作业操作证,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
  着力构建农民工合理申诉机制。工会、司法、劳动等部门整合政府维权和社会维权资源,建立健全维权工作网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委托代理、司法救助、调解劳务纠纷等服务,并采取跨地区双向维权、联系输出地委托维权、培训农民工自主维权等有力措施,构成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快速反应系统,在调解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拖欠工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州共帮助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214起,涉及农民工3422人,清欠工资3084.76万元。
  着力构建农民工帮困救助机制。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各县基层工会干部赴甘肃、新疆、格尔木等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看望慰问务工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积极主动与当地司法部门联系,与输入地用人单位协商,帮助农民工解决务工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向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3起,挽回农民工经济损失8.3万元;全州各级工会救助因大病、意外灾害等原因致困的农民工224人,发放帮扶资金23.5万元;2012年“金秋助学”活动中,资助困难农民工子女上大学49人,资助金额达11.8万余元;2012年“两节”慰问困难农民工103人,发放慰问金3.9万余元;2013年“两节”慰问困难农民工74人,发放慰问金2.9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