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县实施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发展环境日渐优越。按照全省“一圈三线”的旅游发展格局和“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定位,紧紧围绕青海旅游北线“祁连山旅游圈”的打造,依托自然风光神奇、生态环境独特、风土人情多姿、民族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引领第三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来抓,初步形成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
旅游业发展思路日益创新。立足旅游资源优势,以规划为指导,以项目推动开发,按照抓统筹、建体系、提素质、促创新、重落实的旅游发展思路,投资300万元先后科学编制了《门源县百里油菜花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仙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10个景区景点规划文本,使旅游规划体现政府主导的重要作用,带动全县旅游产业提速发展,为全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旅游业知名度日渐攀升。围绕”立足周边,面向全省,推向全国”的宣传思路,大力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以节庆活动为载体,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成功协办了6届环湖赛和3届岗什卡全国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并积极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青洽会及各类旅游推介活动,累计与省内外5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互惠互利、客源共享的合作协议。同时,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自驾游》、《青海旅游》等各类报刊、杂志上刊发旅游专辑和专版信息,进一步提高了门源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扩建了宁张公路、岗青干线公路,累计投入4300余万元建成了百里花海青克旅游公路,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观花台、风情园、照壁山、芬芳浴、达坂山观景台、东旭高原桃花源等旅游项目,实现了旅游项目从无到有,从简到精的跨越。首次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了总投资1.5亿元的金浩源国际饭店等一批高端旅游宾馆饭店建设,成立“金门源”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逐步实现了景区景点有公司统一管理经营的模式,积极促进了门源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一体化进程。
旅游景区开发特色突显。依托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歌舞、服饰、饮食、习俗等的挖掘、保护工作,发扬光大以门源回族宴席曲、华热藏族民族服饰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藏族“华热”歌会及服饰表演、回族“宴席曲”演唱会、回族民俗展、赛马会、婚纱摄影等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了具有门源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编辑出版反映民俗和地域文化的各类书籍10多套,全面展示了门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宗教文化,为发展民族旅游经济构筑了文化平台,提升了门源的知名度和文化品味。